與元九書

与元九书朗读

  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叙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仆既受足下詩,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緻足下前。累歲已來,牽故少暇,間有容隙,或欲為之;又自思所陳,亦無出足下之見;臨紙複罷者數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陽,除盥栉食寝外無餘事,因覽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舊文二十六軸,開卷得意,忽如會面,心所畜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萬

()

譯文

  月日,白居易,微之足下:自從足下被貶到江陵府到現在,你贈送和酬答我的詩已近一百首了。每逢寄詩來,你還不辭辛苦,有時作序,有時寫信,都冠在卷頭。這都是用來闡述古今詩歌的意義,并且說明自己做文章的緣由和年月的先後的。我既然接受了你的詩,又理解了你這番意圖,也就常常想要回答來信,概略地談談詩歌的基本道理,并陳述自己做文章的意圖,總起來寫一封信,送到足下面前。但是,幾年以來,為事故拖累,很少空睱。偶然有了空閑,有時想做這件事,又想到我所說的并沒有超出足下的見解,所以有好幾次都是鋪開信紙又做罷了的。最終沒能實現過去的心願,直到如今。現在被貶調到浔陽任職,除去起居飲食之外,沒有别的事可做,于是就浏覽你到通州去時留下的二十六軸新舊文章,開卷閱讀領會其中的含意,真好象和你會面談心一樣。我長時蓄積于内心的想法,便想一吐為快,恍恍惚惚感覺你還在面前,竟忘記了你是在遙遠的通州。從而,我的郁積不平的感情想要有所發洩,于是就回憶起從前的心願,勉力地寫了這封信。希望足下為我用心看一看,是很以為榮幸的。

  所謂文,起源真是太久遠了。三才都有自己的文:上天的文,以三光為首;大地的文,以五材為首;人間的文,以六經為首。就拿六經來說,《詩經》又是為首的。為什麼呢?因為聖人就是用詩感化人心,而使天下和平的。能夠感化人心的事物,沒有比情先的,沒有比言早的,沒有比聲近的,沒有比義深的。所謂詩,就是以情為根,以詩為苗,以聲為花,以義為實的。上自聖賢,下至愚人,微小如豚魚,幽隐如鬼神,種類有别而氣質相同,形體各異而感情一緻。接受聲音的刺激而不産生反響,接觸到情感的影響而内心不感應,這樣的事是沒有的。聖人懂得這個道理,就根據言語的狀況,把它納入六義,按照聲音的形态,把它鎔入五音,使之合于規範。

  五音有規律,六義有類分。韻律協調言語就通順,語言順暢聲音就容易動人。類分明确情感就得以表現,情感得以表現就容易感人。這樣一來,其中就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貫串着隐密細微的事物。天子和平民就以上下溝通,天地之氣就能彼此相交,人們的憂樂相同,人人的心意也就達到和樂。三皇五帝所以按正确的道理去辦事,垂衣拱手就把國家治理很好,原因就在于掌握了詩的義和音,把這作為主要權衡;也辯明了詩的義和言,把這作為主要的法寶。因此,聽到“元首明,股肱良”這樣的歌,就知道虞舜時代治道昌明。聽到五子洛汭這樣的歌,就知道夏太康的政事已經荒廢。用詩諷谕的人沒有罪過,聽到這種諷喻的人可以作為戒鑒。實行諷谕的和聽到這到諷谕的各盡自己的心力。

  到了東周衰落秦國興起的時候,采詩之官就廢除了。天子不以采詩觀風的辦法補救并考察政事的缺失,平民也不以詩歌宣洩疏導自己的感情。于是頌揚成績的風氣興起來,補救政事缺失的道理遭到破壞。這時候,六義就不完整了。國風演變為楚辭、五言詩開始于蘇武、李陵。蘇武、李陵、屈原遭遇都不好,他們都切合自己的情志,抒發感慨而寫成詩文。因此,“攜手上河梁”之類的詩句,僅止于表達離别的傷感,“行吟澤畔”這樣的吟詠最終也隻歸于怨憤的思緒。詩中所表達的盡是彷徨難舍,抑郁愁苦,沒有寫到别的内容。但是距離《詩經》還相去不遠,六義的大概還保存着。因此,描寫離别就以雙凫一雁起興,諷詠君子小人就用香草惡鳥打比方。雖然六義不完全,還能得到國風傳統的十分之二三。這時候,六義就缺欠了。晉宋以來,得到國風傳統的大概就罕見了。如謝康樂詩的深奧博大,但是多耽溺于山水。如陶淵明詩的超撥古樸,但是又多放情于田園。江淹、鮑照之輩,又比這些詩還要偏狹。象梁鴻所寫的《五噫歌》那樣的例子,連百分之一二也沒有。這時候,六義就逐漸微弱,走向衰落了。到了梁、陳中間,大都不過是玩弄風雪、花草而已。唉,風雪花草這類事物,《三百篇》中難道就割棄了嗎?這隻是看運用如何罷了。比如“北風其涼”,就是借風以諷刺威虐的,“雨雪霏霏”,就是借憐憫征役的,“棠棣之華”是有感于花而諷谕兄弟之道的,“采采苢”,是贊美車前草而祝賀婦人有子的。這都是以風雪花草起興,而表現的意義則在于刺威虐、愍征役、諷兄弟、樂有子的。與此相反怎麼可以呢?這樣,“餘霞散成,澄江靜如練,”離花先委露,别葉乍辭風“這類篇章,辭确實華麗,我不知道它所諷谕的究竟是什麼。因此,我說這些詩僅僅是玩弄風雪花草罷了。這時候,六義就完全消失了。

  大唐已經興盛兩百年了,其間的詩人不可勝數。值得一提的,陳子昂有《感遇詩》二十首,鮑防有《感興詩》十五首。還有詩中的豪傑,世人把他們并稱稱為“李杜”。李白的作品,才華出群,不同凡響,普通人沒辦法與之相比!但是,探索其中的六義,在十首之中連一首也不具備。杜甫的作品最多,可以流傳下來的有一千多首。至于貫通古今,格律運用純熟,做到了盡善盡美,又超過了李白。但是舉出《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塞蘆子》、《留花門》這樣的篇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詩句,也不過三四十首。杜甫尚且如此,何況不如杜甫的呢? 我經常對詩道的破壞感到痛心,恍恍惚惚地就激憤起來,有時正在吃飯就吃不下去了,夜裡睡不着覺。我沒有估量自己才力的不足,就想的馬詩道恢複起來。唉!事竟與願違,又不是幾句話可以說盡的,但是還不能不向您粗略地陳述一番。

  我出生六七個月的時候,乳母抱着我在書屏下邊玩,有人指着無字之字教給我。我雖然嘴上說不出來,但是心裡已經默默地記住了。後來有人拿這兩個字問我,即使試驗十次百次,我都能準确地指出來。那麼我是生來就與文字有緣了。到五六歲,就學習做詩,九歲通曉聲韻,十五六歲開始知道考中進士的榮耀,就刻苦讀書、二十歲以來,白天學習做賦,夜裡刻苦讀書,間或也學習做詩,沒有空閑時間睡眠休息。甚至于嘴和舌頭都生瘡,手和肘都磨成繭。眸子裡面總是一晃一晃的,好象飛着挂着珠,動不動就以萬計。這大概是刻苦學習奮力做詩造成的,自己感到很悲哀。

  因家庭貧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歲我才應進士試。考中以後,雖然專心于分科考試,還是沒有停止做詩。到了做校書郎的時候,詩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時拿出來讓足下這樣的朋友們看。大家一見都說寫得工巧,其實我并沒有達到詩作者的水平。自從到朝廷作官以來,年齡漸長,經曆的事情也漸多,每逢與人談話,多詢問時政,每逢讀書史,多探求治理國家的道理。這才知道文章應該為時事而著作,詩歌應該為現實而創作。這時候,皇帝剛剛繼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屢次下诏書,調查人民的疾苦。

  我正是在這時升做翰林學士,又做左拾遺的官,親手領取寫谏章的用紙,除寫奏章直接向皇帝陳述意見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彌補時政的缺失,而又難于直接說明的事項,就寫成詩歌,慢慢地讓皇帝知道。首先是用來開闊皇帝的見聞,對他考慮和處理國家大事有所幫助。其次是報答皇帝的恩情獎勵,盡到谏官的職責。最後是實現個人平生振興詩道的心願。沒有想到,心願沒有實現而悔恨已經産,詩歌沒有聞于上,而诽謗卻已經形成了。

  我還要請你允許我把這件事徹底地說說。凡是聽到我的《賀雨詩》,衆人就一起喧嚷起來,已經認為不合适了。聽到我的《哭孔戡詩》,衆人就面呈怒色,都不高興了。聽到《秦中吟》,有權勢的顯貴和近臣都相視變色。聽到我的樂遊園寄足下詩,執政者就扼腕痛恨。聽到我的《宿紫閣村詩》,掌握軍權的人就切齒痛恨。大都這樣,不能全都舉出了。與我沒有交誼的人說我是沽名釣譽,惡意攻擊,嘲笑诽謗。假使是與我有交誼的,就以牛僧孺揭露時政而被斥逐的教訓警戒我,甚而我的兄弟妻子都認為我是錯的。那認為我沒錯的,整個世上也不過二三個人。有一個鄧鲂,看見我的詩就高興,不久他就死了。還有一個唐衢,讀了我的詩就哭泣,不久唐衢也死去了。另外就是你的情況了,而你十年來又困頓到這步田地。唉!難道六義四始的傳統,上天就要破壞它而不能支持了嗎?還是我不知道上天的意願就是不讓人民疾苦聞于皇帝呢?要不然的話,為什麼有志于做詩的人不順利到這樣嚴重的地步呢? 但是,我自己也思量過,我隻不過是關東一個普通人罷了。除去讀書作文之外,其它事是胡胡塗塗一無所知,甚至連書法、繪畫、弈棋、博戲那樣可以與衆人交換聯歡的事,我都一無通曉。就是說,我的愚笨是可想而知了。當初應進士試的時候,朝廷裡面連一個疏遠的親戚也沒有,達官之中連一個曾有過一面之識的朋友也沒有。争取功名我不善于奔走趨附。科舉考試我也沒有可靠的憑借。但是,十年之間我卻三次中第,名聲為衆人所知,足迹達到侍從之官。在朝廷之外與賢俊之士相交結,在朝廷之中就服侍皇帝。開始我是由于文章知名的,最後又由于文章獲罪,那也是應該的。

  最近,又聽親戚朋友們私下說:禮部、吏部舉行贊揚人才的考試,多用我應試的賦和判詞做為标準。其餘詩句,也經常在人們的口上流傳。我感到很慚愧,也不相信這件事。到第二次來長安的時候,又聽說有個軍使高霞寓,要聘娶一個歌妓。歌妓大誇其口說:“我能唱白學士的《長恨歌》,怎麼能同别的歌妓一樣呢?”因此,就擡高了身價。足下書信中還說過,到通州的時候,看見近江的客舍柱子上有題寫我的詩的,那又是誰呢?以往我經過漢南的時候,恰好趕上主人集合一群歌妓,為别的賓客做樂。那些歌妓看我來了,就指着我互相使眼色說:“這就是《秦中吟》、《長恨歌》的作者。”從長安直到江西,一路三四千裡,凡是地方學校、佛寺、施舍、行舟之中,經常有題寫我的詩的,平民、僧衆、寡婦、未嫁的姑娘也總有歌唱我的詩的。這的确是微末的小枝,沒什麼值得稱道的,但是現在時俗所重視的,也正是在這一點上。即使前代有才能的人物如王褒、揚雄,前輩如李白、杜甫,心情也是注重這一點的。

  古人說:“名聲是天下所共有的器物,不要索取過多。”我是什麼人,我獲得現時的名聲已經夠多了。既要獲得現實的名聲,又要獲取現實的富貴,假使我自己成為造物主,能夠同時都給予嗎?我現在的困窮,是理所當然的。況且詩人向來是多難的,象陳子昂、杜甫,都是做一個普普通通的拾遣,而一直困難到死。李白、孟浩然一輩,連最低級的官職都沒做過,窮極潦落一生。近來,孟郊年已六十了,才最後試用做個協律郎,張籍已經五十歲了,也沒超過一個太常寺的太祝。他們都是什麼人物呵!他們是什麼人物呵!況且我的才能又趕不上他們。現在我雖說被降職調到遠方的州郡,做個佐貳之官,但是官階還是五品,月俸四五萬,寒天有衣穿,饑餓有飯吃,除去供給自身之外,還能養活家人,也算對得起白家的先輩了。微之微之呵,請不要為我憂慮吧!

  我幾個月來,在搜檢書函過程中,得到新舊詩,按種類的不同,分了卷别。自做左拾遺以來,凡是所遇所感,與美刺興比有關的詩,還有自武德到元和年間即事立題而寫的詩,題做《新樂府》,共一百五十首,叫做諷谕詩。又有時公事完畢回家獨處,有時辭官閑居,滿足生活,保養元氣,随意地吟詠性情的詩一百首,叫做閑适詩。又有受到外在事物的觸動,激起内在的思想感情,随着所感所遇而以歌唱表現出來的詩一百首,叫做感傷詩,又有五言、七言的絕句,長自一百韻短至二韻的四百多首,叫做雜律詩。一共十五卷,大約八百首。将來我們相見的時候,一定全部送給你。

  微之,古人說:“不見用的時候就隻顧自我修養,見用的時候就要為天下人造福。”我雖然不賢,也常常以這兩句話為師。大丈夫所堅守的是聖賢的大道,所等待的是時機。時機到來,就是作雲的龍,搏風的鵬,生氣勃勃,勇往直前。時機不來,就是深山的豹,遠空的鴻,安安靜靜地,引身而退。仕進退隐,往何處而不怡然自樂呢?因此,我的志向是在造福于天下,我的行為是在隻顧自我修養。我所奉行并貫徹始終的是聖賢的大道,以言詞表達出來的就是詩歌。所謂諷谕詩,表達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謂閑适詩,表達的就是隻顧自我修養的思想。因此,讀了我的詩,就知道我所堅持的聖賢之道了。其餘的雜律詩,有的是為一時一物所引起來的,有的是為一笑一吟所激發出來的,都是随意成章,并不是我平生所重視的,隻是在親戚朋友聚合離散之間,用它排除離别之苦,增加聚會的歡樂的。現在選編之時,本能删去。将來有人替我編輯這些詩文,把它們略去就可以了。

  微之,尊重耳聞的,輕視眼見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的常情。我不能遠追古代的舊聞做證明,就像近年韋蘇州的歌行,除去才氣超撥,詞藻華麗之外,很接近于以興的手法表達諷谕的意義。他的五言詩又高超雅正,安詳适靜,是自成一家的體制。現在的作者誰能趕得上呢?但是韋蘇州在世的時候,人們并不太重視,一定等到詩人死後,人們才珍重他的作品。現在我的詩,人們喜愛的,通通不過雜律詩和《長恨歌》以下那些作品。時俗所重視的,正是我所輕視的。至于那些諷谕詩,意思激切而言語質直,閑适詩思慮恬靜,文詞迂緩。由于質直并迂緩,人們不喜愛也是應該的了。現在愛我的詩,與我同時活在世上的,就隻有足下而已。但是,千百年後,怎麼能知道再沒有象足下這樣的人出現,而了解并喜愛我的詩呢?因此,八九年來,我與足下做官順利,就以詩互相鑒戒,遭到斥逐就以詩互相慰勉,各自獨居的時候就以詩互相告慰,住在一起的時候就以詩互相娛樂。與我相交的和譴責我的,大都由于詩呵!

  比如今年春遊長安城南的時候,我與足下在馬上互相作樂,就分别吟詠新穎的短律,不摻雜别的體裁,從皇子陂歸昭國裡,互相輪流吟唱,在二十多裡的路程上吟詩的聲音一直不斷。即使樊宗憲、李景信在旁邊,也沒辦法插嘴。了解我的把我看做詩仙,不了解我的把我看做詩魔。為什麼呢?心靈勞苦,聲氣耗費,日以繼夜,而不知辛苦,這不是魔又是什麼?與志趣相同的人結伴,而對美景,有時是花開時節宴飲以後,有時是月夜之下酒喝得正暢快,吟詠詩句,彼此唱和,竟忘掉了老年将到,即使駕着鸾鶴,去遊蓬萊瀛洲這橛的仙山,那種快樂也不會比這更高了。那不是仙又是什麼?微之微之,這就是我與你以形體為外物,擺脫與俗人交往的蹤迹,蔑視富貴,輕視人間的原因。

  正在這個時候,你的興緻還有餘,還要與我把交往的友人的詩全部索取來,選擇其中最好的,譬如張十八的古樂府,李二十的新歌行,盧拱、楊巨源二秘書的律詩,窦七、元八的絕句,廣泛地搜集,精心地選取,把它們編輯起來,稱為《元白往還詩集》。諸位君子得知考慮編選他們的詩這件事,沒有不雀躍高興的,把這看做一件大事。唉!計劃沒有實現,你就被降職調離,不幾個月我也接着被貶官了。性情沒有興緻,什麼時候能完成,又要為這件事歎息了。

  我曾經跟你說,任何人做文章,都偏私以為自己的好,不忍心删削,有時缺點就在繁多上,其間好壞自己又辨别不清,一定得依靠朋友做出公允的評價而不加寬容,進行讨論删削,這樣以後繁簡恰當不恰當才能處理合适。況且我與足下,寫文章特别怕繁多,自己尚且認為是毛病,何況他人呢?現在我們暫且分别編輯詩文,粗略地分出卷次,等到我和足下相見的時候,各人都拿出自己編輯過的東西,以完成過去的心願。但是,又不知何年能相遇,何地能相見,死期一到,該怎麼辦呵!微之微之,知道我的心嗎?

  浔陽臘月,江風吹來,感到凄苦寒冷。歲末很少歡趣,長夜無眠。拿來筆鋪下紙,寂靜地坐在燈前,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語無倫次,請不要厭煩我的繁雜,暫且用以代替一夕之話吧。微之微之,知我心嗎?樂天再拜。

注釋

①谪:封建時代特指官吏降職,調往邊外地方。

②梗概:大概,概略。

③胝:胼胝,手上腳上因為勞動或運動被摩擦變硬了的皮膚。

④瞀然:垂目下視的樣子,形容眼睛昏花。

⑤擢:提拔。

⑥裨補:增加補益。

⑦籍籍:形容喧嘩紛亂的樣子。

⑧困踬(zhì):受挫,颠沛窘迫。

⑨铨(quán)次:編排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