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舟者歌

挽舟者歌朗读

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

今我挽龍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饑,路糧無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

悲損門内妻,望斷吾家老。

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屍。

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

譯文

我的哥哥去東征高句麗,已經在青山下活活餓死。

我今日為皇帝龍舟拉纖,被困在這千裡長的隋堤。

現如今普天下正鬧饑荒,一路上已沒有多少糧米。

望前方還有長長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裡?

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歎,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

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傷,高堂二老不見兒的影子。

怎能遇到一位俠義之人,憐憫這不知姓名的屍體。

引領這個孤魂返回故鄉,背負這白骨回到家中去。

注釋

征遼東:遼東:郡、國名。戰國燕置郡,轄境相當于今遼甯大淩河以東。西晉改為國。十六國後燕末地入高句麗。隋大業七年至十年(611-614),炀帝三次東征高句麗。

青山:在今遼甯義縣東北。

挽龍舟:在岸上牽引帝王所乘的船。

隋堤:炀帝開通濟渠,沿河築堤種柳,謂之隋堤。

方:正當。

路糧:途中所需糧米。些:少量。

安:如何、怎麼。

枕:橫躺。一作“惋”。

悲損:因悲傷而瘦損。

老:長輩,老父、老母。

義男兒:仗義的男子漢。

無主屍:設想自己死後,屍體無人料理。

負:背,擔負。

參考資料:

1、季鎮淮.曆代詩歌選(上冊):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年:184頁

2、呂樹坤.著名古典小說詩詞賞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