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城三首

碧城三首朗读

碧城十二曲闌幹,犀辟塵埃玉辟寒。

阆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栖鸾。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

對影聞聲已可憐,玉池荷葉正田田。

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

紫鳳放嬌銜楚佩,赤鱗狂舞撥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繡被焚香獨自眠。

七夕來時先有期,洞房簾箔至今垂。

玉輪顧兔初生魄,鐵網珊瑚未有枝。

檢與神方教駐景,收将鳳紙寫相思。

武皇内傳分明在,莫道人間總不知。

()

譯文

你住在碧霞城中十二樓,樓中的闌幹曲曲又彎彎。犀角簪明明亮亮一塵不染,身上的玉佩能保暖驅寒。

阆苑仙山的仙子們,傳送書信多用仙鶴。多情的女床山上,樹上都栖宿着鳳鸾。

我們擡頭望着窗外,星沉海底令人心寒。一陣雨雲飄過銀河,我們隻能隔河相看。

啊,你這顆晶瑩的露珠,如果能像珍珠一樣不被硒幹,那麼,我這一生和你不分離,我将永遠愛着水晶盤。

多麼可愛啊,你的倩影,還有你嬌美的聲音。你像出水的芙蓉,田田荷葉鮮美嬌嫩。

你像我的情侶弄玉,不逢蕭史,你決不回首賜情。你決不會輕佻随便,見了洪崖,又去愛上别的風流男人。

你像紫鳳熱烈奔放,銜住了佩玉不放;我像赤龍奔騰放縱,瘋狂地撥動你的琴弦。

如今,我像孤獨的鄂君,隻是在船上面對夜空;隻有我獨自一人面對着薰香和繡被。

我們的幽歡都預約日期,就像那七夕之夜的牛郎織女。如今,她的洞房的門簾珠箔,總是下垂,使洞房更神秘。

一輪圓圓的明月,中間長起了小兔的影子。絞起鐵網本想收獲珊瑚,珊瑚已經打掉,收不到珊瑚枝。

選擇一個神仙的藥方,讓她服了,永葆青春。辜情已敗露,無法幽會,暫時停止靠鳳紙傳達相思。

唉,那漢武帝與西王母,人神相戀多麼神秘!如今《漢武帝内傳》傳世,還有什麼隐秘之事,能瞞過人間呢!

注釋

碧城:道教傳為元始天尊之所居,後引申指仙人、道隐、女冠居處。《太平禦覽》卷六七四引《上清經》:“元始天尊居紫雲之胭,碧霞為城。”十二:極寫多。闌幹:欄杆。江淹《西洲曲》:“闌幹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極寫闌幹曲折。

犀(xī)辟塵埃:指女冠華貴高雅,頭上插着犀角簪,一塵不染。犀,指犀角。辟,辟除。《述異記》:“卻塵犀,海獸也。然其角辟塵。緻之于座,塵埃不入。”玉辟寒:傳說玉性溫潤,可以辟寒。

阆(làng)苑:神仙居處。此借指道觀。《續仙傳·殷七七傳》:“此花在人間已逾百年,非久即歸阆苑去。”

附鶴:道教傳仙道以鶴傳書,稱鶴信。李洞《贈王鳳二山人》:“山兄望鶴信。”禇載《贈通士》:“惟教鶴探丹丘信。”女床:山名。《山海經·西山經》:“西南三百裡,曰女床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鳥。”

星沉海底:即星沒,謂天将曉。當窗見,與下“隔座看”均形容碧城之高峻。

雨:兼取“雲雨”之意。雨過河源,隐喻歡會既畢。

曉珠:晨露。

水晶盤:水晶制成之圓盤,此喻指圓月。

可憐:可愛。

玉池:字面意思可指玉陽山下玉溪。王金珠《歡聞歌》:“豔豔金樓女,心如玉池蓮。”田田:《采蓮》:“江南可采蓮,荷葉正田田。魚戲蓮葉間。”

蕭史:用秦穆公以女弄玉妻蕭史典故,此處喻指男主人公,當系道流。劉向

《列仙傳》:“蕭史者,善吹箫。穆公有女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

洪崖:仙人,此喻指道侶。郭璞《遊仙詩》:“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紫鳳:傳說中之神鳥。此喻指所戀之女冠。放嬌:撒嬌。楚佩:借指定情之物。《列仙傳》:“鄭交甫見江妃二女而悅之。鄭緻辭,請其佩,女遂解以贈之。”

赤鱗(lín):鱗片赤色之魚,古稱淫魚。《淮南子·說山訓》:“瓠巴鼓瑟,淫魚出聽。”湘弦:湘瑟:湘靈所鼓,喻指女冠。《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

“鄂君”二句:《說苑》:“鄂君子哲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越人擁揖而歌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此以鄂君喻男主人公。這兩句言雖繡被仍在,而所戀不至,惟于舟中焚香,獨眠而相思。

七夕:七月七日夜,詩人以牛郎織女相會比喻他與情侶的幽會。

洞房:指女性居處。箔:簾子。

“玉輪”句:《楚辭·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尚書·康诰》“惟三月哉生魄”傳:“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此以月中有顧兔初生隐喻女方有孕。

鐵網珊瑚:亦稱珊瑚網,鐵制,沉水底以紋取珊瑚。《本草》:“珊瑚似玉,紅潤,生海底盤石上。海人先作鐵網沉水底,貫中而生,絞網出之。”未有枝:言未得珊瑚,此喻終未得與女冠相攜。

神方:緻神之方,即神奇之術。沈約《郊居賦》:“冀神方之可請。”駐景:留駐景光,指駐顔。

鳳紙:金鳳紙,帝王所用,道家青詞亦用之。

武皇内傳:指《漢武内傳》,喻借仙寫豔之作。

參考資料:

1、黃世中.李商隐詩選:中華書局,2005:22-26

2、周振甫.李商隐選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282-286

3、鐘來茵.李商隐愛情詩解:學林出版社,1997:5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