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朗读

浪動灌嬰井,尋陽江上風。

開帆入天鏡,直向彭湖東。

落景轉疏雨,睛雲散遠空。

名山發佳興,清賞亦何窮?

石鏡挂遙月,香爐滅彩虹。

相思俱對此,舉目與君同。

()

譯文

尋陽江上大風吹動巨浪,灌嬰井中亦水翻如濤。

揚帆啟航馳在天一般大的如鏡湖面,直向彭蠡湖東面而去。

落日景色中忽然下起疏落小雨,待天放晴雲朵散向遠空。

名山佳景引發人們佳美的情興,清觀幽賞怎能有所窮盡?

巨大的石鏡之上又有明月高挂,香爐峰上彩虹明滅。

相思之時您我共對廬山美景,擡眼望去您我所見美景相同。

注釋

尋陽城:即浔陽城,今江西省九江市。尋陽:即浔用,原為湓城縣(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為浔陽縣,治所在現今江西九江。彭蠡:蠡讀lǐ,彭蠡湖,這裡指鄱陽湖。黃判官:李白的友人,名字、生平不詳,判官為觀察使、節度使的僚屬。

灌嬰井:據《元和郡縣志》載,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灌嬰(漢初大臣)主持築建湓(pén)口城(一名湓城,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因地處湓水入長江口得名)。建安(東漢獻帝年号,196~220)年間,孫權經過這裡,親自立标令人打井,正好打出了灌嬰築城時古井,于是在井旁豎立銘記為“穎陰侯(灌嬰封爵)井”。傳說井水很深,和長江相通,長江中有風浪,井水即動蕩不止。

天鏡:指鄱陽湖的湖面。形容湖水明淨,涵映天空,猶如巨大的鏡子。

彭湖:即彭蠡湖。

景,同“影”。落景,即将墜落的夕陽。疏雨,稀疏的小雨。

名山:指廬山。

清賞:清新,賞心悅目。

石鏡:據《水經注》載,廬山東面懸崖上有一塊大圓石,光滑如鏡,可見人影。

香爐:即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部。滅:消失。彩虹:香爐峰周圍多瀑布,水氣經日光照射而形成彩虹。這兩句用遠月懸空、彩虹消失,形容夜幕降臨。

君:指黃判官。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08-509

2、山東省出版總社濟南分社編.中學生一周一詩: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8.03: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