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斜道狹險容不下車輛,你這位君子離京将去哪裡?
險絕的鳥道綿延千餘裡,兩岸猿啼會連續晝夜十二時!
官橋邊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林麓中掩映着女神的廟祠。
分手之後我們隻能同看明月,你且還多聽子規而生歸思!
楊長史:楊濟,後來曾任大理少卿兼禦史中丞。長史,官名,秦置。漢相國、丞相,後漢太尉、司徒、司空、将軍府各有長史。參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後漢書·百官志一》。其後,為郡府官,掌兵馬。唐制,上州刺史别駕下,有長史一人,從五品。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
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二水同出秦嶺太白山 :褒水南注漢水 ,谷口在今陝西省勉縣褒城鎮北,斜水北注渭水,谷口在今陝西省眉縣西南。通道山勢險峻,曆代鑿山架木,于絕壁修成棧道,舊時為川陝交通要道。幰(xiǎn):車幔,代指車輛。
之子:這個人。
鳥道:險峻狹窄的山路。唐李白《蜀道難》詩:“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
猿聲:一種“猿啼”。十二時:古時分一晝夜為十二時,以幹支為記。
官橋:官路上的橋梁。祭酒:指出行的餞别酒。
山木:山中的樹木。女郎祠:陝西褒城縣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處泛指女神祠廟。
子規:杜鵑鳥。古代傳說,它的前身是蜀國國王,名杜宇,号望帝,後來失國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悲啼不已。
參考資料:
1、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159-160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