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她撥響音色哀怨的筝,彈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聲聲愁緒,仿如碧波蕩漾的湘水。她的纖纖玉指,劃過十三根筝弦,細膩地傳達出内心濃稠的怨恨。
面對宴間賓客,她清澈的目光緩緩流動,筝柱斜列着,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當曲調彈響到最哀傷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兩道黛眉,就這樣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弄:演奏樂曲。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相傳舜帝南巡蒼梧,二妃追至南方,聞舜卒,投江而死。後人以此為題材寫成樂曲。
十三弦:漢史遊《急就篇》之三顔師古注:“筝,亦小瑟類也,本十二弦,今則十三。”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慢:形容眼神凝注。
玉柱斜飛雁:古筝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稱雁柱。
春山:喻美人的眉峰。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畫眉,故稱眉為眉黛,黛,青黑色的顔料。
參考資料:
1、遲乃義、鉑淳.名家書畫 宋詞:中華書局,2013:88
2、上彊邨民.宋詞三百首全解: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14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