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朗读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居十日,扁鵲複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将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複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

譯文

  扁鵲進見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會兒,扁鵲說:“您在肌膚紋理間有些小病,不醫治恐怕會加重。”蔡桓公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後,蔡桓公說:“醫生喜歡/習慣給沒病的人治病來當作自己醫術的功效。”過了十天,扁鵲再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肌肉裡,不及時醫治将會更加嚴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鵲離開後,蔡桓公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再一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腸胃裡了,不及時治療将要更加嚴重。”蔡桓公又沒有理睬。扁鵲離開後,蔡桓公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遠遠地)看見桓侯,掉頭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問他。扁鵲說:“小病在皮膚紋理(之間),湯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膚裡面,用針灸可以治好;病在腸胃裡,用火劑湯可以治好;病在骨髓裡,那是司命神管轄的事情了,(醫生)是沒有辦法(醫治)的。現在(病)在骨髓(裡面),我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

  過了五天,蔡桓公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釋義

扁鵲(què):戰國時醫學家。姓秦,名越人,鄚(mò)(今河北任丘)人,他是扁鵲學派的傳人,醫術高明,所以人們就沿用他師傅的名字來稱呼他,以此表達對他的尊敬。扁鵲學派的最後傳人是宋代的窦材,著有《扁鵲心書》,他曾說,曆史上有三個扁鵲,“上古扁鵲者,扁鵲也;中古扁鵲者,秦越人也;當世扁鵲者,大宋窦材是也。”

蔡桓公:蔡國(今河南上蔡一帶)國君,下文稱“桓侯”。

立:站立。

有間(jiān):一會兒。

疾:古時‘疾’與‘病’的意思有區别。疾,小病、輕病;病,重病。

腠(còu)理:中醫學名詞,指人體肌膚之間的空隙和肌肉、皮膚紋理。

恐:恐怕,擔心。

寡人:古代君主對自己的謙稱。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君王自稱。春秋戰國時,諸侯王稱寡人。在文中譯為“我”。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醫生喜歡治療沒有發作的疾病來當作自己醫術的功效。好(hào),喜歡。(另解:好(hào),習慣。醫生習慣治療沒有發作的疾病來當作自己醫術的功效。讀法: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醫,醫生。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好(hào),習慣。治,醫治。不病,沒有發作的疾病。(自古上工治未病。)以,以之,用以。為,作為。功,功績,成績。)

肌膚:肌肉。

将:要。

應:答應,理睬。

居:用于表時間的詞語前,表示已經經過的時間。

居十日:待了十天。居:用在表示時間的詞語前面,表示經過的時間;停留,經曆。在文中譯“過了”。

益:更,更加。

望桓侯而還(xuán)走:遠遠地看見桓侯,掉頭就跑。還,回轉,調轉。走,小步快跑。

故:特意。(另解:于是。)

湯熨:湯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湯熨,中醫治病的方法之一。湯,用熱水或藥水敷治。這個意義後寫作“燙”。熨,用粗鹽或艾草等東西外用熱敷。

及:達到。

針石:古代針灸用的金屬針和用砭石制成的石針,這裡指用針刺治病。

火齊(jì):火劑湯,一種清火、治腸胃病的湯藥。齊,調配,調劑。這個意義後寫作“劑”。22.司命之所屬: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傳說中掌管生命的神。屬,隸屬,管轄。23.無奈何也:沒有辦法了。奈何,怎麼辦,怎麼樣。

臣是以無請也:我就不再請求給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說話。無請,不再請求。是以:以是,因此。(另解:請,詢問。)

使:指使,派人。

索:尋找。

遂(suì):于是,就。

參考資料:

1、湖北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 七年級下冊.武漢市: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