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白石蓮花寄楚公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朗读

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

空庭苔藓饒霜露,時夢西山老病僧。

大海龍宮無限地,諸天雁塔幾多層。

漫誇鹙子真羅漢,不會牛車是上乘。

()

譯文

以白石連花奉寄楚公,言白石蓮花自在佛前。将老病楚公自在西山;白石蓮花既不雕镌應入西山,西山老僧又不起心欲此石蓮。

在清霜寒露降滿苔藓的夜裡,經常夢到他這位老朋友。

龍宮與雁塔一樣的極高。

以舍利弗為代表的阿羅漢,不會最上乘義,停留在小乘極果,不以成佛為最究竟之目标,直到法華會上, 方才回小向大,發願成佛。

注釋

白石蓮花:指用白石鑿成的蓮花狀佛前燈台。

楚公:未詳。詩作于居東川幕期間。程夢星謂此詩乃兩絕句,誤合為一律。馮浩注道源曰:《續高僧傳》:楚南,閩人也。武宗廢教,深竄山谷。大中時出,随黃檗山禅師。昭宗聞其道化,賜鹿及衣五事,卒年七十。程夢星曰:古人稱僧,如晉之竺法深稱深公,宋之惠遠稱遠公,唐之齊已稱已公。率舉下一字,不聞上一字。此非楚南。徐曰:武宗廢教在會昌六年,去昭宗龍紀初四十五年,楚南年止七十,計義山時南年尚少,而詩雲西山老病僧,其非楚南可知。馮浩曰:二說皆精核。《新唐書·藝文志》明言楚南昭宗大順中人也。源師所注釋子多誤,是不可解。

共:馮浩注:共,即供。

六時:馮浩注《魏書·釋老志》:六時禮拜。愚按:佛教分一晝夜為六時: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阿彌陀傳》:晝夜六時,天雨曼陀羅華。

龍宮:朱注《法華經》:文殊師利坐千葉蓮花,從大海娑竭羅龍宮自然湧出,住虛空中,詣靈鹫山。馮日:佛家每謂經典為法海藏,譬如大海,是衆寶藏也,亦日龍藏。《佛說法海經》:大海之中,神龍所居。諸龍妙德難量,造天宮,品物之類,無不仰之,吾僧法亦複如是。《纂靈記》:華嚴大經,龍宮有三本,佛滅度後六百年,有龍樹菩薩入龍宮,誦下本十萬偈四十八品,流傳天竺,即今所傳華嚴經也。庾信碑文:龍藏之所不盡。

諸天:道源注:佛書有三界諸天,自欲界以上皆日諸天,佛經謂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三界共二十八天。雁塔:《大唐西域記》:有比丘經行,忽見群雁飛翔,戲言曰:“今日衆僧中食不充,若得此雁,可充飲食。”一雁退飛,投身自殒。佛謂比邱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乃瘗而立塔。西安市有大雁塔、小雁塔。大雁塔在慈恩寺,唐高宗時建。小雁塔在薦福寺,唐中宗時建。

雁塔:道源注《西域記》:昔有比丘見群雁飛翔,思日:若得此雁,可充飲食,忽有一雁投下自殒。佛謂比丘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乃瘗而立塔。

謾:馮浩曰:漫通。鹙子:指舍利弗。道源注舍利弗,此雲鹙子,連母為名。以其取涅架一日之價,故不知有上乘,亦非真阿羅漢。佛為授記,乃知真是佛子,得佛法分。馮浩注:《因果經》:舍利弗者,于智慧中最為第一。世尊為舍利弗廣說四谛,即得阿羅漢果。《法華經音釋》:舍利弗,此雲鹜子,連母為名。其母名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美好,弗即子也。

⑨真羅漢:馮浩注《四十二章經》:阿羅漢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修行本起經》:得一心者,萬邪滅矣,謂之羅漢。羅漢者,真人也。會:領會,理解。

不會:不懂。牛車上乘:朱注《法華經》:長者以牛車、羊車、鹿車立門外,引諸子出離火宅。《釋迦成道記》注:羊車,喻聲聞乘;鹿車,喻緣覺乘;牛車,喻菩薩乘。俱以運載為義。前二乘,方便施設,惟大白牛車是實引重緻遠,不遺一物。《傳燈錄》:若頓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上乘禅。馮浩注《妙法蓮華經》:長者諸子于火宅中戀著戲處,無求出意。長者設方便,言羊車、鹿車、牛車在門外,可以遊戲,随汝所欲,皆當與汝。諸子争出火宅,白父,願時賜與。爾時長者各賜一大車珍奇雜寶而莊嚴之,駕以白牛。我财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無量。佛告舍利弗,如來亦複如是。于三界火宅為說三乘,聲聞乘如求羊車,辟支佛乘如求鹿車,佛乘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如求牛車。如來說三乘引導衆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修六度。愚按:上引注文中之火宅,乃佛家比喻煩惱之俗界。言人有情愛糾纏,如居火炕之中,故名。上乘:佛家廣大圓通之要道。

參考資料:

1、林乾主編,,,,.金聖歎評點才子全集 (第一卷):光明日報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