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西面有巴、蜀、漢中的富饒,北面有胡貉和代馬的物産,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東面有肴山、函谷關的堅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戰車有萬輛,武士有百萬,在千裡沃野上有多種出産,地勢形勝而便利,這就是所謂的天府,天下顯赫的大國啊。憑着大王的賢明,士民的衆多,車騎的充足,兵法的教習,可以兼并諸侯,獨吞天下,稱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對此稍許留意一下,我請求來實現這件事。”
秦王回答說:“我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現在您一本正經老遠跑來在朝廷上開導我,我願改日再聽您的教誨。”
蘇秦說:“我本來就懷疑大王不會接受我的意見。過去神農讨伐補遂,黃帝讨伐涿鹿、擒獲蚩尤,堯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湯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國,周武王讨伐纣王,齊桓公用武力稱霸天下。由此看來,哪有不用戰争手段的呢?古代讓車輛來回奔馳,用言語互相交結,天下成為一體,有的約從有的連橫,不再儲備武器甲胄。文士個個巧舌如簧,諸侯聽得稀裡胡塗,群議紛起,難以清理。規章制度雖已完備,人們卻到處虛情假意,條文記錄又多又亂,百姓還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對,人民無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戰亂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講穿服飾的文士雖然善辯,攻戰卻難以止息。愈是廣泛地玩弄文辭,天下就愈難以治理。說的人說得舌頭破,聽的人聽得耳朵聾,卻不見成功,嘴上大講仁義禮信,卻不能使天下人相親。于是就廢卻文治、信用武力,以優厚待遇蓄養勇士,備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戰場上決一勝負。想白白等待以招緻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擴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賢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實現,勢必不可能。所以用戰争來解決問題,相距遠的就兩支隊伍相互進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沖刺,然後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對外軍隊取得了勝利,對内因行仁義而強大,上面的國君有了權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馴服。現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國,使敵國屈服,制服海内,君臨天下百姓,以諸侯為臣,非發動戰争不可。現在在位的國君,忽略了這個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亂,又被一些人的奇談怪論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詭辯之中。象這樣看來,大王您是不會采納我的建議的。”
勸說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蘇秦的主張仍未實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黃金也用完了,錢财一點不剩,隻得離開秦國,返回家鄉。纏着綁腿布,穿着草鞋,背着書箱,挑着行李,臉上又瘦又黑,一臉羞愧之色。回到家裡,妻子不下織機,嫂子不去做飯,父母不與他說話。蘇秦長歎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子不把我當小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的過錯啊!”于是半夜找書,擺開幾十隻書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書,埋頭誦讀,反複選擇、熟習、研究、體會。讀到昏昏欲睡時,就拿針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并自言自語說:“哪有去遊說國君,而不能讓他拿出金玉錦繡,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滿一年,研究成功,說:“這下真的可以去遊說當代國君了!”
于是就登上名為燕烏集的宮阙,在宮殿之下谒見并遊說趙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談,趙王大喜,封蘇秦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車一百輛、錦繡一千匹、白璧一百對、黃金一萬镒跟在他的後面,用來聯合六國,瓦解連橫,抑制強秦,所以蘇秦在趙國為相而函谷關交通斷絕。
在這個時候,那麼大的天下,那麼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謀臣的權力,都要被蘇秦的策略所決定。不花費一鬥糧,不煩勞一個兵,一個戰士也不作戰,一根弓弦也不斷絕,一枝箭也不彎折,諸侯相親,勝過兄弟。賢人在位而天下馴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縱,所以說:應運用德政,不應憑借勇力;應用于朝廷之内,不應用于國土之外。在蘇秦顯赫尊榮之時,黃金萬镒被他化用,随從車騎絡繹不絕,一路炫耀,華山以東各國随風折服,從而使趙國的地位大大加重。況且那個蘇秦,隻不過是出于窮巷、窯門、桑戶、棬樞之中的貧士罷了,但他伏在車轼之上,牽着馬的勒頭,橫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勸說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沒有人能與他匹敵。
蘇秦将去遊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聽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掃街道,設置音樂,準備酒席,到三十裡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側着耳朵聽他說話。嫂子像蛇一樣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謝罪。蘇秦問:“嫂子為什麼過去那麼趾高氣揚,而現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說:“因為你地位尊貴而且很有錢呀。”蘇秦歎道:“唉!貧窮的時候父母不把我當兒子,富貴的時候連親戚也畏懼,人活在世上,權勢地位和榮華富貴,難道是可以忽視的嗎?”
蘇秦:字季子,戰國時洛陽人,著名策士,縱橫派代表人物,先用連橫之說說秦,後又主張合縱,為東方六國所任用,後因在齊國為燕昭王從事反間活動被發覺,車裂而死。
連橫:戰國時代,合六國抗秦,稱為約從(或“合縱”);秦與六國中任何一國聯合以打擊别的國家,稱為連橫。
說(shuì):勸說,遊說。
秦惠王:前年至前年在位。
巴:今四川省東部。
蜀:今四川省西部。
漢中:今陝西省秦嶺以南一帶。
胡:指匈奴族所居地區。
貉(hé):一種形似狐狸的動物,毛皮可作裘。
代:今河北、山西省北部。以産良馬聞世。
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縣東。
黔中:在今湖南省沅陵縣西。
限:屏障。
肴:同“肴”,肴山在今河南省洛甯縣西北。
函:函谷關,在今河南省靈寶縣西南。
奮擊:奮勇進擊的武士。
天府:自然界的寶庫。
俨然:莊重矜持。
願以異日:願改在其他時間。
神農:傳說中發明農業和醫藥的遠古帝王。
補遂:古國名。
黃帝:姬姓,号軒轅氏,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南。
禽:通“擒”。
蚩尤:神話中東方九黎族的首領。
驩(huān)兜(dōu):堯的大臣,傳說曾與共工一起作惡。
三苗:古代少數民族。
共工傳為堯的大臣,與驩兜、三苗、鲧并稱四兇。
有夏:即夏桀。“有”字無義。
崇:古國名,在今陝西省戶縣東。
纣:商朝末代君主,傳說中的大暴君。
伯:同“霸”,稱霸。
惡:同“烏”,何。
毂(gǔ):車輪中央圓眼,以容車軸。這裡代指車乘。
饬:通“飾”,修飾文詞,即巧為遊說。
萬端俱起:群議紛起。
稠濁:多而亂。
聊:依靠。
章:同“彰”,明顯。
偉服:華麗的服飾。
厲:通“砺”,磨砺。
徒處:白白地等待。
五伯:伯同“霸”,“五伯”即春秋五霸。指春秋時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杖:持着。
橦(chōng):沖刺。
淩:淩駕于上。
萬乘:兵車萬輛,指大國。
诎:同“屈”,屈服。
元元:人民。
嗣主:繼位的君王。
至道:指用兵之道。
惛:不明。
說不行:指連橫的主張未得實行。
羸(léi):纏繞。
縢(téng):綁腿布。
蹻(jué)草鞋。
橐(tuó):囊。
犁:通“黧”(lí),黑色。
歸:應作“愧”。
紝(rèn):紡織機。
太公:姜太公呂尚。
陰符:兵書。
簡:選擇。
練:熟習。
足:應作“踵”,足跟。
摩:靠近。
燕烏集:宮阙名。
華屋:指宮殿。
抵:通“抵”(zhǐ),拍擊。
武安:今屬河北省。
溢:通“镒”。一镒二十四兩。
關:函谷關,為六國通秦要道。
式:用。
廊廟:指朝廷。
隆:顯赫。
山東:指華山以東。
使趙大重:謂使趙的地位因此而提高。
掘門:同窟門,窰門。
桑戶:桑木為闆的門。
棬(quān)樞:樹枝做成的門樞。
轼:車前橫木。
撙(zǔn):節制。
伉:通“抗”。
張:設置。
倨:傲慢。
季子:蘇秦的字。
蓋:同“盍”,何。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