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娃宮懷古

馆娃宫怀古朗读

豔骨已成蘭麝土,宮牆依舊壓層崖。

弩台雨壞逢金镞,香徑泥銷露玉钗。

硯沼隻留溪鳥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蘇麋鹿真閑事,須為當時一怆懷。

()

譯文

美人的豔骨已經化成蘭麝之土,當年的宮牆依舊壓着層層石崖。

弩箭台因受風雨侵蝕壞了箭頭,香徑中的泥土沖散露出古玉钗。

硯沼池裡如今隻有溪鳥在洗浴,響屟廊中徒然讓山中野花掩埋。

麋鹿的确在姑蘇台上漫遊閑蕩,應該為當時伍子胥預言而傷懷。

注釋

館娃宮:越王勾踐獻西施,吳王夫差于靈岩山建館娃宮以居,有琴台、西施洞、響屧廊、浣花池、玩月池、吳王井和劃船塢等遺址。靈岩山寺即館娃宮遺址。

豔骨:女人之身骨。此指西施。蘭麝(shè)土:言泥土如蘭麝。蘭麝:蘭與麝香。指名貴的香料。

弩台:弩箭發射台。金镞(zú):金屬制的箭頭。清張養重《闆子矶》詩:“荒城草長埋金镞,廢壘沙深卧鐵衣。”

香徑:蘇州勝迹采香徑的省稱。采香徑為香山旁的小溪,春秋時吳王種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硯沼(zhǎo):又稱上方池,在靈岩山頂。一說即玩花池。溪鳥:一作“山鳥”。

屟(xiè)廊:亦作“屧廊”,即響屧廊,一作鳴屧廊。春秋時吳宮廊名。屟是木闆拖鞋。吳王夫差命人将廊下的土地鑿成甕形大坑,上面用厚木闆覆蓋輔平,讓西施和宮女穿上木鞋在上面行走,铮铮有聲,所以取名響屟。今蘇州靈岩寺圓照塔前有一個小斜廊,就是其遺址。空信:一作“空任”。

姑蘇麋(mí)鹿:相傳春秋時伍子胥勸谏吳王不要好大喜功,虛耗國力,侵略他國,招來外患。吳王執意不聽,伍子胥就歎息說:“我現在就已經看到麋鹿在姑蘇台遊蕩。”意即吳國即将滅亡,姑蘇台就要成為麋鹿漫遊的荒涼之地。姑蘇:指姑蘇台。

怆(chuàng)懷:悲傷。唐李益《城西竹園送裴佶王達》詩:“怆懷非外至,沉郁自中腸。”

參考資料:

1、搜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