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西施朗读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顔。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豔,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

譯文

西施是越國溪邊的一個女子,出身自苎蘿山。

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

她在溪邊浣紗的時候撥動綠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樣悠閑。

确實很少能見她笑起來露出潔白的牙齒,一直像在碧雲間沉吟。

越王勾踐征集全國絕色,西施揚起娥眉就到吳國去了。

她深受吳王寵愛,被安置在館娃宮裡,渺茫不可觐見。

等到吳國被打敗之後,竟然千年也沒有回來。

注釋

苎蘿山:位于臨浦鎮東北,海拔127米,曆史上曾屬苎蘿鄉,相傳為西施出生地。山上有紅粉石,相傳西施妝畢将煙脂水潑于石上,天長日久,石頭變成紅色。

西施廟:位于浣紗溪西岸施家渡村,坐西朝東,面對苎蘿山。相傳,這座廟原是苎蘿村中的西施宅,後鄉人為紀念西施,改為西子祠。南宋淳熙年間,西施受封為苎蘿鄉48村的土谷神,改稱娘娘廟。西施廟主體建築現拆建為臨浦鎮通濟中心學校,僅存餘屋數間。西施廟門額為石刻陽文,是清光緒二年四月重修廟宇時的遺物,今尚存。

浣紗溪:傍依苎蘿山,屬西小江古道。相傳,西施父親以賣柴為業,家境貧寒。西施自幼勤勞善織,常常幫助母親在溪邊浣紗。範蠡尋訪越中美人時,正是在這溪邊發現了浣紗的西施。唐代範摅《雲溪友議》一文載:王軒遊西小江,泊舟苎蘿山際,感國色埋塵,怆然題西施石曰:“嶺上青峰秀,江邊細草青;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

西施洗腳潭:在苎蘿山西麓。相傳,西施未離故裡時,常在這裡洗腳沐浴,現已淤積為農田,稱西施畈。

範蠡庵:俗稱“日思庵”,位于臨浦鎮施家渡村柴灣浣紗溪畔。相傳,範蠡大夫在此訪得西施,當地鄉人為紀念此事而建。附近原有古渡口,相傳是當年西施入吳時的下船埠。

後江廟:又稱起埠廟,在西施廟南,背依浣紗溪。相傳,越滅吳後,範蠡攜西施歸越隐居,在此起埠上岸,現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