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兇猛的敵騎營寨相連,天上的禽鳥也難偷飛;呼号的北風席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
号稱形勝的三秦啊,山河的險要古今未改;千裡傳來的噩訊啊,怎知道究竟是真是非!
龐大的鲸鲵是那麼兇暴——似海的人群盡被吞食;毒蛇和惡狗是那麼猖獗——分明像鐵山把孤城緊圍。
就像是走到窮途的阮籍啊,我面對國難苦無良策——徒然怅望着失陷的岐陽,紛飛的悲淚濺滿了裳衣!
号稱“百二關河”的三秦啊,如今已不見雜草縱橫;十年的戰火燃燒在這裡,烽煙遮暗了舊時的秦京。
西望着岐陽啊,全沒有半點同胞的音信;東流的隴水啊,隻聽到一片慘痛的哭聲!
荒野裡,纏綿的蔓草情深意厚,在悄悄萦繞着戰士的屍骨;藍天下,慘淡的殘陽究竟為啥,卻偏偏照射着死寂的空城?
我能夠從什麼地方啊,向蒼天細細地責問——為何讓兇殘的蚩尤啊,制造這殺人的刀兵?
遙想當年,九虎猛将們目光炯炯,凜然守衛在巍巍秦關——孱懦的齊楚何曾在眼,直看它好似肥肉在砧!
《禹貢》記述的土田啊,要推那“陸海”最是肥沃;漢朝當年的邊界啊,蜿蜒着伸過遙遠的天山。
慨歎今日,獵獵的北風呼嘯不已,悲壯的胡笳随風遠傳;潇潇的渭水嗚咽難撫,河邊的戰士屍骨正寒。
空自有華山的三十六峰啊,仍然像長劍屹立——隻可惜倚天的雄奇仙掌啊,隻落得徒自空閑!
其一
公元1231年(正大八年)正月,蒙古軍圍岐陽(今陝西鳳翔),四月城破。
從這三首詩起,以下大部分是喪亂詩。這些詩,感情真摯,言辭凄切,“悲憤從血性中流出”,因而引起了曆代詩人強烈的共鳴。清人趙翼在《題元遺山集》裡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就是指的這一類詩。
三秦:項羽滅秦,分關内地為三,封秦降将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号三秦。
偃蹇(yǎn jiǎn):傲慢,高盛。
鲸鲵(ní):大魚。此處比喻蒙古軍之暴。
百二關河:秦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史記·高祖本紀·蘇林注》)。
蒼蒼:天。
“眈眈”句:公元1218年(金宣宗興定二年),置秦關等處九個守禦史。
“懦楚”句:以虛弱的齊國楚國比喻金王朝的衰敗。
禹貢:《尚書》中的一篇,記叙了我國上古的疆域。
陸海:指地勢高平、物産豐饒的地區,古代以陝西為“天下陸海之地”(《漢書·東方朔傳》)。
徼(jiǎo):邊境,邊界。此兩句說,關中地勢如此雄壯,漢憑它擴大疆土,直至天山,而金竟不能守。
獵獵:風聲。
“三十六峰”句:嵩山三十六峰,可以做防堵敵人的屏障。
仙掌:華山有仙掌峰。這兩句是說,大好的天然屏障,不予利用,太可惜了。
參考資料:
1、林從龍.元好問和他的詩.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32-34
2、鄭力民譯注.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元好問詩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118-121頁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