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黃昏時暮色蒼茫,夕陽的光輝籠罩在我身上。
一路行程山河變換,一瞬間就在天的另一方。
隻是不斷的遇到陌生人,不知何時會再見到故鄉。
大江浩蕩東流去,客居異鄉的歲月會更長。
城市中華屋高樓林立,寒冬臘月裡樹木蒼蒼。
人聲鼎沸的大都市啊,歌舞升平吹拉彈唱。
無法适應這華美的都市生活,隻好側身把遠山遙望。
夜幕四合鳥雀歸巢,戰火紛飛的中原音訊渺茫。
初升的月兒斜挂天邊,天空繁星閃爍與月争光。
客居他鄉自古有之,我又何苦獨自哀愁悲傷?
翳(yì)翳:晦暗不明貌。陸機《文賦》:“理翳翳而愈伏,思軋軋其若抽。”呂延濟注:“翳翳,暗貌。”桑榆: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太平禦覽》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
征衣裳:此指旅人之衣。
“我行”二句:意謂一路走來經曆了千山萬水,不知不覺又到了成都這樣一個遙遠而嶄新的地方。
但:隻。新人民:新地初睹之人。
未蔔:沒有占蔔,引申為不知,難料。
大江:指岷江。東流去:一作“從東來”。
遊子:離家遠遊的人。日月:時間。一作“去日”。
曾(céng)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雲。填:布滿。華屋:華美的屋宇。
季冬:冬季的最後一個月,農曆十二月。蒼:深青色,深綠色。
喧然:熱鬧;喧嘩。名都會:著名的城市。此指成都。
間(jiàn):夾雜。一作“奏”。笙(shēng)簧(huáng):指笙。簧,笙中之簧片。
信:确實。此處有“雖”字義。無與适:無處可稱心。
川梁:橋梁。南朝梁江淹《燈夜和殷長史》詩:“冰鱗不能起,水鳥望川梁。”
“鳥雀”二句:以鳥雀猶知歸巢,因興中原遼遠之歸思。
初月:新月。《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五》:“碧樓冥初月,羅绮垂新風。”
争光:與之比試光輝。《淮南子·說山訓》:“日出星不見,不能與之争光也。”
羁旅:指客居異鄉的人。《周禮·地官·遺人》:“野鄙之委積,以待羁旅。”鄭玄注:“羁旅,過行寄止者。”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143-144
2、鄧魁英 聶石樵.杜甫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74-175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