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蜀

去蜀朗读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潇湘遊。

世事已黃發,殘生随白鷗。

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

()

譯文

我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時間,其中有一年是在梓州度過的。

豈料兵荒馬亂,關山交通阻塞,我為什麼反要遠赴潇湘做客呢?

回顧平生萬事,一無所成卻已經年老,餘生隻能像江上白鷗一樣漂泊。

國家安危大計自有當政大臣支撐,我這個不在其位的人何須枉自老淚長流呢!

注釋

去蜀:将離蜀,作詩總結幾年的漂泊生涯,故為此題。蜀,廣義指四川,此詩專指成都。

蜀郡:秦滅古蜀國,始置蜀郡。漢仍其舊,轄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治所在成都。此指成都。杜甫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初借居成都草堂寺,後移居新建之草堂,至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離蜀,前後共六年,期間有一年多流寓梓州、阆州等地,在成都前後合計約五年。

梓州:四川三台,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梓潼郡為梓州。

如何:猶豈料。關塞:邊關;邊塞。

潇湘:湘江與潇水的并稱,二水是湖南境内兩條重要河流,此泛指湖南地區。

世:一作“萬”。黃發:年老。

殘生:殘餘的歲月、生命。

大臣:泛指朝廷掌權者。

不:一作“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