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州搴若,谁为招魂?
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早上還享受着登瀛洲般的幸運,傍晚已在湖濱泊船,去嶽麓山尋求寫詩的靈感,到湘水邊尋找春天。在水鄉中把蘭花穿以為佩,在小洲中拔取香草杜若,又有誰為之招魂呢?隻是徒然地極目遠望那環繞在蒼梧山上的暮雲,湘山昏暗,那湘水之神的寶瑟也聚滿了灰塵。世态紛争,悠久而古老的長沙又接納過多少的遷客騷人呢?
蟾宮曲:曲牌名,又名折桂令。
長沙:古代又稱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
瀛洲:本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網羅人オ,成立文學館。入選者極受人羨慕,稱内“登瀛洲”,被視為登臨仙境一樣榮幸。元代的集賢院,類似唐文學館,這裡暗喻自己有集賢院頭銜。
舣(yǐ):使船靠岸。
湖濱:這裡指長沙,因長沙地處洞庭湖邊。
衡麓(lù):衡山山麓,即嶽麓山,在長沙郊外。
湘水:即湘江,經長沙注入洞庭湖。
澤國:指湖南水鄉。
紉蘭:佩戴着蘭花。紉,連綴起來。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為佩”。
汀洲:水邊沙地。
搴(qiān)若:釆摘杜若。搴,采摘。若,杜若,一種香草。
招魂:屈原曾于湘江寫下《招魂》篇,為昏君楚懷王招魂。另一解宋玉為屈原作《招魂》。這裡借屈原遭流放暗喻自己。
蒼梧:又名九嶷山,在今湖南甯遠縣,相傳為舜所葬處。
黃陵:黃陵山,又名湘山,在今湖南湘潭縣北。相傳山上有舜二妃的墓祠。
寶瑟:有二十五弦的撥樂器。舜時隻有五弦和二十三弦。舜善撥瑟,且教二妃撥瑟。
凝塵:積滿灰塵。
幾度:多少次,多少個。
詞臣:本指皇帝身邊的文學侍從。這裡泛指像屈原、賈誼那樣的文士、騷人詞客。
參考資料:
1、劉長江編著. 中華詩詞經典[M]. 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 2008.05. 384-385
2、(元)關漢卿著;方青羽著. 中僑彩圖館 元曲三百首彩圖館[M].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6.03. 第37頁.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