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朗读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發垂過耳。

歲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裡。

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

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

長镵長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

黃獨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胫。

此時與子空歸來,男呻女吟四壁靜。

嗚呼二歌兮歌始放,鄰裡為我色惆怅。

有弟有弟在遠方,三人各瘦何人強。

生别展轉不相見,胡塵暗天道路長。

東飛鴐鵝後鹙鶬,安得送我置汝旁。

嗚呼三歌兮歌三發,汝歸何處收兄骨。

有妹有妹在鐘離,良人早殁諸孤癡。

長淮浪高蛟龍怒,十年不見來何時。

扁舟欲往箭滿眼,杳杳南國多旌旗。

嗚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為我啼清晝。

四山多風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樹濕。

黃蒿古城雲不開,白狐跳梁黃狐立。

我生何為在窮谷,中夜起坐萬感集。

嗚呼五歌兮歌正長,魂招不來歸故鄉。

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木葉黃落龍正蟄,蝮蛇東來水上遊。

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劍欲斬且複休。

嗚呼六歌兮歌思遲,溪壑為我回春姿。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饑走荒山道。

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緻身早。

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

嗚呼七歌兮悄終曲,仰視皇天白日速。

()

譯文

有個遊子字子美,滿頭蓬亂的頭發蓋過了耳朵。

終日跟在猿猴後面撿些橡樹籽充饑,還是大冷天,山谷裡太陽也下山了。

中原還是音信不通不能回去,我手腳都凍開裂了,皮肉壞死。

啊,我唱起第一首歌來已是悲傷不已,凄涼的風又為我從天上刮來。

長鏟長鏟有白木頭做的杆啊,我就靠你活命。

山上大雪找不到黃精的幼苗,我的衣服怎麼拉扯也蓋不住小腿骨。

我和你一塊空手回來,屋裡男女餓的直哼哼,再沒有别的聲音。

啊,我剛唱起第二首歌來,鄰居也為我惆怅不堪。

有三個弟弟在遠方,想來三人都很消瘦沒有哪個好一點。

生離死别輾轉不相見,胡天塵土黑暗道路遙遠。

東飛的鴐鵝後面跟着鹙鸧,怎麼才能夠送我到你們身旁!

啊,我剛唱起第三首歌來,你回到什麼地方收取兄長我的骨頭?

我有個妹妹在鐘離,她丈夫早早去世留下幼稚的兒女。

淮河浪高如蛟龍發怒,兄妹不見十年了,什麼時候能相見?

想乘船前往相見因戰亂難以成行,南國遙遠旌旗衆多。

啊,我唱起了第四首歌,樹林中猿猴白日裡也為我悲啼!

四面山裡多風溪水水流湍急,冬天寒雨飒飒枯樹被淋濕。

這座黃蒿古城上空雲霧晦冥化不開,因人煙稀少白狐黃狐到處歡騰跳躍。

我為什麼會生長在窮鄉僻壤?半夜未眠坐起百感交集!

啊,我唱起第五首歌,聲音悠長,魂早歸故鄉去了,故招之不來。

同谷南邊有龍生在萬丈潭,古樹的枝桠彎曲下垂。

樹葉枯黃飄落龍正伏藏,東來的蝮蛇竟敢在龍湫上遊泳。

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哪裡還敢出來?我想撥劍斬掉這怪物卻猶豫不決。

啊,我從容地唱起第六首歌,溪谷為我也好像帶有春意。

男子漢如果不成名很快就會老去,三年來忍饑挨餓走在荒山野嶺。

長安卿相都是少年人,富貴應該要趁早。

山中的讀書人都是舊相識,隻與他們談起那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

啊,我唱起第七首歌,終止了吟唱,擱筆望天,隻見白日在飛速地奔跑。

注釋

有客:《詩經·周頌》:“有客有客,亦白其馬。”杜甫是寓居,故自稱有客。子美,杜甫的字。杜甫和李白一樣,都喜歡在詩中用自己的姓名或字号。

歲拾:“歲”指歲暮,因下句有“天寒日暮”之文,故可從省,兼以避重。舊詩因受字數限制,往往使用從上文或從下文而省的手法,必須合看,不能孤立作解。如杜甫《昔遊》詩:“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觀下文“寒蕪”、“寒霜”諸句,知所謂“晚”,實指歲晚,亦因為字數所限而略去歲字。施鴻保《讀杜詩說》疑“歲拾”當作“饑拾”亦非。橡:是一種落葉喬木,種類很多,名稱也不一,南京叫栎樹,浙江和東北都叫橡樹,四川叫青杠樹,是一種有食用價值的野生植物。橡栗,即橡子,江南人嘗用來做成豆腐。狙(jū):猕猴。狙公,養狙之人。《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衆狙皆悅。”芧,音序,亦即橡子。随狙公,可能是事實,因第四首提到林猿,可見這裡是有猴子的。王維詩“行随拾栗猿”。

皴(cūn):皮膚因受凍而坼裂。皮肉死,失了感覺。

“悲風”句:仿佛風也為我而悲恸。這是作者主觀的感情作用。

镵(chán):鋤類。

子:是稱呼長镵。李因笃說:“說長镵宛如良友。”楊倫說:“叫得親切。”其實,這種感情乃是從慘痛的生活體驗中産生的。沒有鋤頭,便掘不到黃獨,性命交關,所以說“托子以為命”。

黃獨:是一種野生的土芋,可以充饑。戴叔倫詩“地瘦無黃獨”。因雪大,所以無苗,難于尋找。

胫:膝以下。衣短,故不及胫。

子:仍指長鏡。因雪盛無苗可尋,故隻好荷镵空歸。

“男呻”句:是說空室之中,除單調的呻吟聲外,别無所有,别無所聞。愈呻吟,就愈覺得靜悄悄的。

“有弟”二句:杜甫有四弟:穎、觀、豐、占。這時隻有占跟着杜甫。強,強健。何人強,是說沒有一個強健的。

展轉:到處流轉。

“胡塵”句:申明不相見之故。

鴐(jiā)鵝:似雁而大。鹙鸧(qiū cāng),即秃鹙。弟在東方,故見鳥東飛而生“送我”之想。

“汝歸”句:又翻進一層,莫說各自漂流,你縱得歸故鄉,而我究不知何住,你又到哪兒去收我的骨頭呢?

鐘離:今安徽鳳陽縣。

良人:丈夫。癡:幼稚。

“長淮”句:鐘離在淮水南。浪高蛟龍怒,形容水路的艱險。

南國:猶南方,指江漢一帶,箭滿眼,多旌旗,極言兵亂。二句補寫不見之由。

“林猿”句:猿多夜啼,今乃白晝啼,足見我之悲哀,竟使物類感動。同谷多猿,故有此事。林猿舊作竹林,雲是鳥名,非。

“黃蒿”句:蔡夢弼說:“同谷,漢屬武都郡,唐天寶元年更名同谷,其城皆生黃蒿,故雲古城。”雲不開,雲霧晦冥。

跳梁:猶跳躍。人少,故狐狸活躍。

窮谷:即上面四句所寫的。中夜:半夜。阮籍《詠懷詩》。“中夜不能寐,起坐彈鳴琴。”在舊社會,一個有良心的詩人是沒有出路的。

“魂招”句:是倒句。魂早歸故鄉去了,故招之不來。古人招魂育兩種:一招死者的魂,一招活人的魂。

“南有”句:同谷萬丈潭有龍,杜甫有萬丈潭詩。湫(qiū),龍潭。

巄嵷(lóng zōng):楂桠貌。樛(jiū):枝曲下垂貌。

蟄(zhé),伏藏。

蝮蛇:一種毒蛇。

“我行”句:是說蝮蛇竟敢出遊于龍湫,未免可怪。楊倫釋“怪”作“畏”,以為杜甫怕蝮蛇而不敢出。

“撥劍”句:為什麼欲斬且複休?前人有兩說:一謂“權不在己”、“力不能殄”,一謂“不足污吾刃”。按杜甫自言“疾惡如仇”,這裡面确有文章。

“溪壑”句:心有猶疑,故歌思亦遲,遲則從容不迫,故覺得溪壑也好像帶有春意。第六首詩中的龍和蛇,大概是有所指的,但到底指什麼人,也很難說。浦起龍注謂龍指皇帝:蝮蛇指安祿山、史思明。但如果真指安史,為什麼又欲斬複休呢?沈德潛說:“言外有君子潛伏,小人橫行之意。”

“男兒”句:杜甫這年才四十八歲,過多的苦難,已使他變得衰老了。

三年:從至德二載(年)至乾元二年(年)為三年。

“長安”二句:是憤激、嘲笑的話。并不是杜甫真的羨慕富貴,真的勸人争取富貴。

宿昔:曩昔,即昔日。

“仰視”句:杜甫是一個入世主義者,又有他的政治抱負,而今年老無成,故覺得時間過得特别快。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