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江上的行程已是幾千裡,我已見到了十五次江上的月圓。
先是飽覽了瞿塘峽的風光,随後便又登巫山。
巴國的大地雖已走盡,而這巫山卻是高得難以達到頂端。
身負巨石好像在雲霞之外,手攀垂下的藤蘿又像已接近日邊。
飛步登上巫山山頂時,極目遠望食有絲毫的遮掩。
回頭不見了暗紅色的山壑,仰望看到的隻是青天。
青天近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到,不知銀河離這裡還有多遠?
望着白雲飛去的地方可以辨知蒼梧山,随着滾滾東去的江水可以探知大海。
遊曆到日光西斜,仍然有許多妙境值得徘徊。
悲風吹着樹枝作響,空谷裡的積雪還白光閃閃。
踏上歸途時已是黃昏,此時的遊興依然未減。
寒江兩岸的猿聲早早地啼起,一輪明月已出現在昏暗的松間。
啊,月光是多麼清悠,猿啼又是多麼凄慘。
我實在不能忍聞這猿啼而匆忙下山,快步回到我的小船。
巴東:王琦注:即歸州,唐時隸山南東道。《方輿勝覽》:瞿塘峽在夔州東一裡,舊名西陵峽,乃三峽之門。兩崖對峙,中貫一江,望之如門。陸放翁《入蜀記》:瞿塘峽,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視天如匹練。《方輿勝覽》:巫峽,在巫山縣之西。《水經注》雲:杜宇所鑿,通江水。圖經雲:引山當抗峰氓、峨,偕嶺衡嶽,凝結翼附,并出青霄,謂之巫山。有十二峰,上有神女廟、陽雲台,高百二十丈。
海月:海上的月亮。
瞿(qú)唐峽:亦作“瞿塘峽”。峽名。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
巴國:《山海經》:西南有巴國。
穹(qióng)石:大岩石。《上林賦》:“觸穹石。”張揖注:“穹石,大石也。”
飛步:快步;疾步。郭璞詩:“翹手攀金梯,飛步登玉阙。”
卻顧:回頭看。舟壑(hè):藏在山谷中的船。後借指世事。
瀛(yíng)海:大海。漢王充《論衡·談天》:“九州之外,更有瀛海。”
孤光:孤獨的光,單獨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鮑照詩:“孤光獨徘徊。”
悲風:凄厲的寒風。
佳趣:高雅的情趣。
吐月:吳均詩:“疏峰時吐月。”
清猿:猿。因其啼聲凄清,故稱。
孤舟:孤獨的船。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12-813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