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滔滔長江從萬山中奔騰而來,山的走勢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東的。
而隻有鐘山山勢由東向西,蜿蜒如龍,似乎要與江河相抗衡。
長江與鐘山相互争雄,兩者之勢堪稱天下壯景。
相傳秦始皇曾在鐘山之下埋下黃金,以振“王氣”,但這裡山川靈秀之氣象至今還是旺盛的。
我心中的憂思怎樣才能解開?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雨花台上,面對荒煙落日,一種曠遠迷茫的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頭城下,江水震怒洶湧,北邊的千萬鐵騎怎敢渡江?
不過吳主孫皓,打着黃旗北去洛陽,竟成俘虜,這分明是兇兆,可見連鐵索橫江都不牢固!
曆經前代吳國,後代南朝,六朝故都宮阙荒蕪,草木已繁茂!
一方霸主忙于割據稱雄,幾度厮殺之,隻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我這一生,遇到聖人很是幸運,起江南發兵,平定争霸之亂,如今已得休養生息。
從此四海之内永遠一家人,長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金陵:今江蘇南京市。
雨花台:在南京市南聚寶山上。相傳梁武帝時,雲光法師在此講經,落花如雨,故名,這裡地勢高,可俯瞰長江,遠眺鐘山。
“山勢”一句:這句說,山的走勢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東的。
鐘山:即紫金山。
“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傳》“願乘長風破萬裡”語。這裡形容隻有鐘山的走向是由東向西,好像欲與江流抗衡
“秦皇”二句:《丹陽記》:“秦始皇埋金玉雜寶以壓天子氣,故名金陵”。瘗(yì),埋藏。佳氣,山川靈秀的美好氣象。蔥蔥,茂盛貌,此處指氣象旺盛。王,通“旺”。
郁塞:憂郁窒塞。
城南台:即雨花台。
坐覺:自然而覺。坐,自,自然。
石頭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涼山,以形勢險要著稱。
黃旗入洛:三國時吳王孫皓聽術士說自己有天子的氣象,于是就率家人宮女西上入洛陽以順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處說“黃旗入洛”其實是吳被晉滅的先兆,所以說“竟何祥”。
鐵鎖橫江:三國時吳軍為阻止晉兵進攻,曾在長江上設置鐵錐鐵鎖,均被晉兵所破。
三國:魏、蜀、吳,這裡僅指吳。
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均建都金陵,史稱六朝。這裡指南朝。
蕭蕭:冷落,凄清。
英雄:指六朝的開國君主。
務割據:專力于割據稱雄。務,緻力,從事。
聖人:指明太祖朱元璋。
事休息:指明初實行減輕賦稅,恢複生産,使人民得到休養生息。事,從事。
⒇四海永為家:用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從今四海為家日”句,指全國統一。
參考資料:
1、于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6-109
2、金性堯.明詩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8-90
3、劉民紅,高啟《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主題辨析,《語文學刊》 2006年18期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