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飲别後歸卧船中,隻聽到淮水波聲,如拍枕畔,不知不覺又天亮了。從船篷縫隙中所見之殘月是那麼小。汴水無情,随着故人東去,而我卻滿載一船離愁别恨,獨向西州。
竹溪的花浦之間,你我曾經一同大醉,當日歡聚暢飲時的情誼勝過别後的傷悲。誰讓我偏偏在芸芸衆生中發現了你,并與你成為朋友,這才釀成了今日分别這樣一場煩惱。
虞美人: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古代詞開始大體以所詠事物為題,配樂歌唱逐漸形成固定曲調,後即開始名為調名即詞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長淮:指淮河。
隙月:(船篷)隙縫中透進的月光。
汴水:古河名。唐宋時将出自黃河至淮河的通濟渠東段全流統稱汴水或汴河。
西州:古建業城門名。晉宋間建業(今江蘇南京)為揚州刺州治所,以治事在台城西,故稱西州。
風鑒:風度識見,也指對人的觀察、看相。
參考資料:
1、陳明源.常用詞牌詳介 :人民日報出版社,1987年10月 :170
2、《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714-715頁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