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門外的東風把春雪吹灑在先生您的衣襟上,當您登上太行山頭時一定會回過頭來眺望三吳故鄉。既然做了學官,就不應計較被派到了那艱苦的地方。
上黨地勢險要,曆來被人稱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遠大,原來就以治理天下為己任。恰逢太平之時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于南唐李煜。又有《小庭花》等二十餘種異名。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梅庭老:作者友人,生平不詳,學官,州學教授。從詞裡可知他是三吳地區(“三吳”,衆說不一,大概指今浙東、蘇南一帶)人。
上黨:一作“潞州”,位于現在的山西長治,北宋時與遼國接近,地屬偏遠。
學官:官職名,負責地方文教,職位不顯。
裾:衣的前襟。
三吳:古地區名,說法不一,大緻指今江蘇、浙江的蘇州、吳興、紹興一帶。
彈铗為無魚:戰國齊人馮谖為孟嘗君食客,嫌生活清苦,彈劍而歌:“長铗歸來乎,食無魚!”铗,指劍把或劍。
脊:脊梁。上黨其地甚高,古有與天為黨之說,故雲“天下脊”。
先生:指梅庭老。
魯連書:《史記·魯仲連列傳》:齊軍攻打聊城一年多不能下,魯仲連寫書信給守城燕将,燕将見書哭泣三日,猶豫不決而自殺。這句話:如今天下太平用不上魯仲連這類書信。意勸梅庭老安心去作學官,不要想去立什麼奇功。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周汝昌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2637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