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喻

弈喻朗读

  予觀弈于友人所,一客數敗,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為不逮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餘。竟局數之,客勝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後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

  弈之優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

()

譯文

  我在朋友家裡看下棋。一位客人屢次輸掉,我譏笑他計算失誤,總是想代替他下棋,認為他不及自己。過一會兒,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為輕視他。剛剛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已經取得主動形勢。棋局快到中盤的時候,我思考得更加艱苦,但是客人卻輕松有餘。終局計算雙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慚愧,不能夠說出一句話。以後有人邀請我觀看下棋,我隻默默地坐着看。

  現在的讀書人讀古人的書,常常诋毀古人的錯誤;和現在的人相處,也喜歡說别人的錯誤。人本來就不能夠沒有錯誤,但是試試彼此交換位置來相處,客觀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沒有一點失誤嗎?自己能夠知道别人的過失卻不能看到自己的過失。自己能夠指出别人的小失誤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誤,自己檢查自己的失誤尚且沒有閑暇,哪裡有時間議論别人呢!

  棋藝的高低,是有标準的,下錯了一步棋,人們都看得見,即使想回護以前的錯誤也是隐瞞不了的。事理方面的問題,人人都贊成自己認為正确的,人人反對自己認為不正确的。現在世間沒有孔子那樣聖人,誰能斷定真正的正确與錯誤?那麼别人的失誤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沒有失誤未必不是大失誤,但是人們彼此互相譏笑,沒有停止的時候,簡直連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注釋

弈:下棋。所:處所,住的地方。

數(shuò):屢次。

嗤(chī)其失算:譏笑他謀劃不當。  嗤:譏笑。

辄欲易置之:就想替換他去下棋,意思是替人下。易,變易取代。

逮(dài):及,趕上。

頃之:過一會兒。

對局:下棋。局,棋盤。下棋一次叫一局。

易之:(輕視它)認為它很容易。

甫:剛剛。

先手:下棋時主動形勢。

益苦:更加艱苦。意思是難于想出招數。

竟局數(shǔ)之:終盤計算棋子(以定勝負情況)。竟,完了。

赧(nǎn)甚:很慚愧。赧,羞愧臉紅。

學者:求學的人。

訾(zǐ):诋毀。

居:相處。

固:本來。

易地:彼此交換地位。

平心而度(duó):心平氣和的、冷靜的推測,估計。

果:真。

不暇:沒時間,忙不過來。

優劣:(棋藝)高低。定:定準,公認的準則。

一着(zhāo):走一步棋。

護前:回護以前的錯誤,泛指護短。《三國志·朱桓傳》:“桓性護前,恥為人下。”

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贊成自以為正确的,反對自以為不正确的。

無孔子:意思是沒有大智的聖人。

是非之真:真正的是非。

失:意思是表面看來是錯誤。得:意思是道理正确。

無有已時:沒完沒了。

曾(zēng)觀弈者之不若已:簡直連看棋的人都趕不上了。曾,乃,竟。不若,不如。已,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