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道行(阳城西陌)

鸟道行(阳城西陌)朗读

车轮推太行,尚是驱车路。

译文:欧阳修在滁州游琅琊幽谷,飞瀑鸣泉,声若环佩。美妙动人,乐而忘归,写了篇《醉翁亭记》,脍炙人口,当时就刻石立了碑。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访,见那琅琊山水确如醉翁妙笔所绘,就动了兴致,以琴寄趣,创作了一支宫声三叠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琅然》)。沈遵寻了个机会为欧阳修亲自弹奏此曲,欧阳修听了很高兴。并应沈的请求为该曲作了词。欧词自是大手笔,“然调不主声,为知琴者所惜。”调不主声就是唱不出来。沈遵的《醉翁吟》传开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不但争传《醉翁吟》琴曲,连欧阳修所作《醉翁吟》歌词,也有好事者纷纷为其谱琴曲,但都不理想。冥冥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机缘,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欧阳修、沈遵相继去世,庐山玉涧道人崔闲还惦记着这件事。崔闲精通琴曲,曾拜沈遵为师。他非常喜欢此曲,“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崔闲多次从庐山前往拜访。一次他揣着《醉翁吟》的曲谱登门,请东坡填词。苏轼不但诗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听明来意,欣然应允。于是乎,崔闲弹,东坡听,边听边谱词,不大一会儿就完成了。

注释:琅琊:山名。在今安徽滁县西南。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幽谷:幽深的山谷。若中音会:好像与音乐的节奏自然吻合。醉翁:欧阳修的号。见《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注。沈遵:欧阳修《醉翁吟》:“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绝伦:无与伦比。绳约:束缚,限制。捐馆舍:死亡的婉称。《战国策·赵策》:“今奉阳君捐馆舍。”鲍彪注:“礼:妇人死日捐馆舍。盏亦通称。”按欧阳修卒子熙宁五年(1072)。

羊肠只是盘,鸟道缘底过。

译文:飞瀑似珠玉叠串琅琅鸣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团圆。我问:是谁?琴弦轻响,优美的旋律,回荡空山。

注释:琅然:象声词。响亮的样子。清圜:清新圆润。

冰滑不留跟,剑子可斫痕。

译文:无人应答,静寂塞满广大空间。只有醉翁理解这天上的琴弦。这是大自然的音籁,美妙呵,难以言传。

泥滑不留杖,欲干待斜昏。

译文:明月中天,清风把琴声送出很远,露水似真珠,眨着笑眼。此时此刻,谁能安恬入眠?

注释:娟娟:美好的样子。

便说天为岭,便说涧如井。

译文:背负草编筐篓的人,走过山前,大声高呼:有心人才能如此这般!

注释:荷蒉:背着草筐,此喻懂得音乐的隐士。

涧道不可扫,輶軨阔于道。

译文:醉翁长啸,吟诵新的诗篇。余音袅袅,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

注释:醉翁啸咏,声和流泉:谓欧阳修吟咏之声跟山间泉水之声相应。

二分出壑唇,一分挂岩杪。

译文:醉翁去了,不再回还。抛下的只是,朝的吟咏,夜的哀怨。

两趾前后须叠行,欲过仆夫数脱袄。

译文:山,有时会裸露光秃秃的山巅;水,有时会倒流回环。然而,醉翁呢?

注释:童颠:山顶光秃。回川: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