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卷。邝露撰。《四库全书总目》介绍该书说:“是书乃露游广西之时,遍历岑、蓝、胡、侯、槃五姓土司”,“归而述所见闻”。全书共有197条,卷1记土司及各部落的制度风俗,卷2记山川古迹,卷3记物产等。该书饶有文学色彩,所记述的民情风俗、鸟兽山水,文字瑰丽、神奇,较有艺术魅力。如“蚺蛇”写道:“蚺蛇尾有钩,口无齿,其声甚怪,似猫非猫,似虎非虎,击之则鸣,犹龟焉,灼之则鸣也。九十丈吞赤蚁,六十丈者吞象,三十丈至九丈者吞豺狼虎豹与鹿豕人。吞之法,以尾钩卷定,以气冲死,濡湿乃吞。吞毕,卷于树上,绞至糜烂,骨角皆从皮出,望之若神龙蜕骨耳。”情状逼真。又如“桂林竞渡”写道:“桂林竞渡,舟长十余丈。左右衣白数人,右麾白旗,左麾长袖,为郎当舞。中扮古今名将,各执利兵,傍置弓弩,遇仇敌不返,兵胜则枭而悬之,铙歌合舞。 十年一大会,五年一小会,遇甲戌为之,有司毫不敢诘。”情态宛然。不少记述皆可视为小品文。该书今存《四库全书》本。
()
笔记。宋末元初吴自牧撰。二十卷。自牧,钱塘(今杭州市)人。因“缅怀往事,殆犹梦也”,故名曰《梦粱录》。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成书。在其前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此为合璧之作。所记部分材料源于淳祐、咸淳《临安志》,大都为耳闻目睹,与周密《武林旧事》并称。卷一至卷六以岁时为序,记正月、立春、元宵、清明、端午、立秋、七夕、中秋、重九、立冬、除夜等节日,民间风俗,并记宫廷节日、礼仪、庆典、祭祀、贡举殿试等;卷七记杭州桥道、禁城九厢坊巷;卷八至卷十记宫殿宫观、朝廷机构、官舍府治、仓场库务;卷十一至十三记杭州山岩岭洞井泉、西湖、市镇、团行、夜市;卷十四记祠祭、神祠;卷十五记学校贡院、寺塔古墓;卷十六记各色铺肆;卷十七记历代人物、状元、后妃列女等;卷十八记民俗、户口、物产等;卷十九记园囿、瓦舍、闲人等;卷二十记妓乐、百戏伎艺、角抵、小说讲经史等。于研究南宋都市社会、风俗民情、文化娱乐等均有参考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等。古典文学出版社于一九五六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年刊行标点本,中国商业出版社于一九八二年出版《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与
()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龚明之著。凡六卷, 二百二十五条,今本已残缺数条。有明弘治七年严春刻本、正德九年龚弘刊本、明末若墅堂刊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及《知不足斋丛书》、《墨海金壶》、 《学海类编》、《粤雅堂丛书》、 《诵芬室丛刊》等本。本书是龚明之晚年之作,他写作本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存吴中地区的遗闻轶事与风物民俗。书中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诸如吴中一带宰执郡守的政绩、文人名士的传闻、与本地有关的诗文本事,乃至当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岁时节俗、僧道行踪、鬼神梦卜等, 均有所记载。如范仲淹的事迹,即记有十余则之多。其他北宋名臣如王安石、丁谓、元绛等, 也有所述及。有关诗文唱和、题赠方面的记载,书中所记较为丰富,保存了不少唐宋文人的作品,为研究吴中文学留下了一些珍贵的资料。由于本书所记多为亲所见闻或得诸父党耆老,较为可靠,内容又多不见于方志一类著作,故尤为可贵。
()
南宋“五溪”民族志。1卷。南京朱辅(字季公,浙江桐乡人,汉族)撰。“溪蛮”者,取《后汉书》“五溪蛮”之名,指今湘西及其附近一带少数民族。叶钱序谓:“五溪之蛮,今有五:曰苗、曰徭、曰僚、曰僮、曰仡佬,风声气习,大略相似。”书中所记为当地民族名称、物产、风俗等,凡80余条,其中主要有木契、钩藤酒、辰砂、茅花被、仡佬裙、葫芦笙、不阑带、娘子布、点蜡幔(即蜡染)、铜鼓、不乃羹、飞(即抛绣球)、筒环、羊楼、踏歌、鼻饮、抢亲、洗面、葬堂、椎结等。有的条目首次见于史籍。为研究苗、瑶、侗、壮、仡佬诸民族史的珍贵文献。有《续百川学海》、《古今说海》(嘉靖本、道光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格致丛书》、《夷门广牍》、《说郛》(委宛山堂本、商务本)、《四库全书》、《学海类编》(道光本、景道光本)、《养素轩丛录》、《古今说部丛书》、《说库》、《景印元明善本丛书》等版本。
()
宋代文言日记小说。南宋范成大撰。 《宋史·艺文志》入史部传记类,题《吴船志》。 《直斋书录解题》、 《文献通考》入子部小说类。《丛书集成初编》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较常见,均为二卷。本书是作者于淳熙四年(1177)从四川置制使任上奉诏回临安时在途中的日记,取杜诗“门泊东吴万里船”之意命名为《吴船录》。所经之地,凡有古迹、名山、胜景,或故旧招请,均停船旅游一番,并逐日记载。本书文字清新优美,游记色彩浓厚,与陆游《入蜀记》历来同被视为宋人长江游记文学的代表作。所记古迹形胜、风土人情甚详,并有考证。
()
地理考证著作。 明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已著录。此书据《史记》至《明实录》等史地专书,对北京到山海关一带许多历史地理情况详加考证,计有考蓟、补注《汉书》二燕传、辨石门、辨《一统志》杨令祠之误、辨柳城。考昌黎、辨三韩、考长城等二十三则,计一万一千余字。有1962年北京出版社据《顾亭林先生遗书汇辑》标点铅印本和1980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
类似于蒙古民族志的游记。宋代彭大雅于1236年后撰写,其同时代人徐霆作疏。书中对当时蒙古地区的气候、水草、牲畜、住居、饮食、盐政、狩猎以及蒙古人的语言文字、风俗礼节、择日行事、占卜禁忌、税务交通、奖赏惩罚、道德法律、战术阵势、婚礼丧葬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整理、注释,合成此书。
()
游记集。近人陈渠珍著。全书十二章,有总叙及附录。1936年成书。著者于清光绪末毕业于长沙军校,宣统元年随钟颖入藏,驻防西藏工布,在进攻波密时有“战绩”。清朝灭亡后,他率湘中兵百余人取道青藏线东归,仅有7人生还。返湘后著此书。记载了辛亥革命前后川藏地区的真实情况,描绘了藏区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语言简洁优雅,叙事娓娓动人,用典不着痕迹,显示了作者过人的才情。对于研究西藏历史、西藏社会发展、城镇建设与经济史、清末民初人物史、辛亥革命史和清末民初军事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笔记。清吴长元撰。十六卷。长元字太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间潦倒京都,为公卿校雠文艺,撰是书。约二十四万字。据康熙时朱彝尊编《日下旧闻》和乾隆帝敕编《日下旧闻考》二书增删重写而成。 全书记录了北京城近郊区(包括大内宫苑、皇城、内城、外城和郊垌)的史地人文情况。书中胪列城市,条析坊巷,杂载寺观,间徵轶事,收录诗歌,采掇大纲,事详语略。吴长元久居北京,他根据自己的实地考查与史籍、碑碣想印证,对所据底本疏略未尽之处予以增补,错误不实之处予以纠正质疑。书中考证的文字,原为《日下旧闻》中的加“原按”,补遗的文字加“补按”,《日下旧闻考》中的加“考按”,作者自己考证的加“长元按”。书前冠有18幅地图(城池、大内皇城、八旗界址、西山园囿等),可称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旅游地图。
()
笔记。明马生龙撰。一卷。作者原署三湘(湘潭、湘阴湘乡)人,仕履不详。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集中记洪武初年朱元璋于金陵建都筑城及其微行巡察诸传说,颇有“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叹,故以名书。内容约可分三部分。开首诸条写金陵王气,明之建国,于六朝旧城基础上,周围百里内立十三门,外城因山控江一百八十里内建十六门及筑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外筑土城, 自宫中挖阴沟通土城之外,以为金汤之固,而又能预防不测之大略;其次,暴露出朱元璋的无比残暴:他微行巡察,发现修城人杂泥土于石灰黏粥中抹石墙时,“即筑筑者(修城人)于垣中”等,都充分暴露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反动本质,与正史所载,相去甚远。故此编可补史阙。有《稗乘》本。
()
笔记。明顾岕著。一卷。兹编系著者于嘉靖元年至六年(1522—1527)官儋州时所录见闻。自序云:“儋耳孤悬海岛,非宦游者不能涉,涉必有鲸波之险,瘴疠之毒,黎獠之冥顽无法,为兹守者,多不能久,久亦难其终也。余自嘉靖龙飞,承乏是郡,迄于丁亥,乃有南安之命。山川要害,土俗民风,下至鸟兽虫鱼,奇怪之物,耳目所及,无不记载,共几百余则。”然“颇多散失”,是编为追忆所及,仅得四十余则,然亦饶富南国情趣,堪为游记之作。书中记述了黎族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描写了与汉族杂居和邻近汉族地区的黎族,已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掌握了“以筒装成天车,不用人力,日夜自动车水灌田”的先进灌溉方法。在耕作方法上普遍进行中耕和施肥。贸易活动和地方性的集市和墟场也发展起来。
()
笔记。南宋西湖老人撰。一卷。西湖老人事迹未详,当生于宁宗时。其书成于耐得翁《都城纪胜》前。原无单行本,从《永乐大典》录出。所记宫廷庆典礼仪、民间风俗习惯、社会组织、佛道生日、元霄灯品、瓦市勾栏,其中名目有他书不载者。清乐、七宝、香药、相卜各社,可见当时结社之不同门类。食店各色菜肴、果品、鱼虾、鸡鸭、鱼鲊、茶果仁儿、蜜煎等多至二百余种。诸色行市,共有四百四十行。并记各种杂耍,称“行七圣法,切人头下,卖符,少闲依元接上”。瓦市勾栏有: 说史书、杂剧、散乐、说经、小说、杂技、 傀儡、影戏、谈诨话等。全书反映南宋都市诸种社会相。 有 《涵芬楼秘笈本》,《四库全书》本。一九八二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刊行《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与本书之合刊本。
()
笔记。明陈全之著。八卷。全之字粹仲,闽县(今福州)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后序有云: “余自庚子(嘉靖十九年)观光上国,晨途夕舟,风江雨湖,历睹时事,遍窥陈迹,凡得见闻,雅喜抄录。或搜之遗编断简,或采之往行前言,上至圣神帝王吟咏,下至阛阓闾里碎言; 近而衽席晤谈,远而裔戎限界。岁积月盛,篇盈帙满,不觉琐屑,涉乎繁芜。辛亥(嘉靖三十年)官南宫,删其稿。庚申(嘉靖三十九年)转芦沧,重订之。”此可知其撰作时间与成书过程。全书分寰宇、世务、事纪、诗谈四门。《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谓为“‘世务’一门多可采,‘寰宇’一门颇参舆记陈言,‘诗谈’、‘事纪’则更伤猥杂矣!”是书涉猎广泛,有裨于史学。“诗谈”门提供的文学史料颇有价值。如所录明太祖诗有《渡江诗》、《咏菊诗》、《咏雪诗》等。元好问七绝《北岳诗》为世本所无。《贯酸斋诗集》久已佚,明初人尚可获睹,所录《题芦花被》诗,首联下句:“翠蓑聊复籍为裀”,可纠今存明人辑《宋元四十家集》中元诗《芦花被》该句之误。书中还有作者的诗文批评。有嘉靖间刊本。1979年上海古籍书店据以影印。
()
明代笔记。5卷。张岱撰。《四库全书总目》说:“是编乃于杭州兵燹之后,追记旧游,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门,分记其胜。每景首为小序,而杂采古今诗文列于其下。”集前有王雨谦、祁豸佳、查继佐、武林道隐、李长祥的序,以及张岱自序。其自序说明他为什么运用“梦寻”方式记述西湖:“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余梦与李供奉(白)异。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因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张岱能吸收公安、竟陵两派之长,是 一位写散文的能手。该书文字恰如祁豸佳序所说:“笔具化工,其所纪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清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 一无所有。为西湖传神写照,政在阿堵矣。”书中小序不少是耐读的小品散文。该书有清代康熙年间刊本、光绪年间刊本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马兴荣的校点本。
()
五代王仁裕撰。一卷。仁裕字德辇,后周天水(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以文辞知名,历仕晋、汉、周三朝,入蜀官至翰林学士。蜀亡,仁裕至镐京,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皆系社会传闻,列一百四十六个标题,每条少则一、二十字,多则二、三百字,全书约万余字。内容以奇异物品为多,如记事珠、游仙枕、辟寒犀、自暖杯、照病镜、警恶刀、龙皮扇,夜明杖等等,均属不实奇物。记人物事迹,亦多与史实不符,然初具故事情节。有些故事具有史料价值。历来版本流传较多。卷数各异。如《续百川学海丙集》、《历代小史》、《五朝小说》、《唐人说荟》、《说库》 等丛书均题一卷。《顾氏文房小说》、《丛书集成初编》均题二卷。《四库全书》题作四卷。《旧小说》只收二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