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志

水经注疏 杨守敬

清杨守敬、熊会贞合著。四十卷。汇集明清以来研究《水经注》的诸方面成果,为郦学总结性著作。凡郦氏所征引故实,皆注明出典;于郦氏所叙水道,皆详其迁流,并于全祖望、赵一清、戴震诸家的校释,多有订正。初稿完成于光绪三十年(1904)。以篇幅庞大,刊行不易,曾先刊印《水经注疏要删》(1905)、《水经注疏要删补遗》和《续补》(1909);同时仍对原稿不断予以增补改订。1915年杨氏去世,曾以生前此书未能刊行为憾。后由熊会贞继续修订。直至1936年熊氏弃世,尚未最后定稿。1955年始由中国科学院向住在武昌的黄陂徐行可处购得熊氏请人过录的抄本,予以影印出版。因未经校定,故讹脱之处甚多。1971年台湾中华书局又将前中央研究院于1938年从杨守敬孙杨勉之处购得的另一部抄本(与徐氏所藏同一书手)影印出版。然后者因由熊氏在抄本上继续校阅修改,则较前者为优。但亦非熊氏最后定本。后由段熙仲氏以北京本为底本做了点校工作,继而陈桥驿氏又按台北本、参以钟凤年氏《水经注疏勘误》,结合个人研究对段氏点校本予以复校、增删、勘误,1989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排印出版,是目前《水经注疏》的最佳版本。

()

钵池山志 冒广生

《钵池山志》设山水志、建置志、古迹志、金石志、人物志、方外志6卷,附《志余》1卷。其体例堪称简洁而严谨。全志计5万多字,按照当今新编志书动辄数十百万字的格局来衡量,似嫌太简太短。然而,这对于一座附培嵝之末、胜迹十湮八九,而又前无旧志可资借鉴和甄录的小山来说,当今编志者,又有几人能有这种渊博,能字字有据地敷衍出这么长的篇幅、这么耐读的文字?前清进士、淮上著名学人田鲁渔评价道:"考其所录,虽止一编,然蒐讨之勤、征引之富、去取之严,伐木开山,厥功亦伟矣。"

()

平江记事 高德基

名胜志。元高德基撰。一卷。德基,平江(今苏州)人。尝官建德路总管。此书约成于元至正中。凡六千五百余字。所记皆吴郡古迹:虎丘、真娘(唐名妓)墓、太伯庙、 吴城平门、胥山、嘉定州、洞庭山、吴江鲈乡亭、吴城玄妙观、井泉、阊门、许市、支硎山、昆山州、吴俗等共三十八条。序次详赡,条理井然,于研究苏州文物,名胜供采撷者甚多。然涉神仙鬼怪,不免疏谬。有《稽古堂丛刻》本, 《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

赤松山志 倪守约

南宋末松山羽士竹泉倪守约撰。书一卷,前有倪守约自序。赤松山在今浙江金华境内,相传晋道士皇初起、皇初平兄弟遇赤松子引入金华山之石室修道炼丹,丹成乘云上升。本书首记二皇君成仙事迹,载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封大皇君为冲应真人,小皇君为养素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加封大皇君冲应净感真人,小皇君养素净正真人。然后分丹类、洞穴类、山类、水类、宫宇类、人物类、制诰类、碑籍类记载山中形胜、二皇君遗迹、宫观道士及文物古籍。值得注意者碑籍类记录《太上感应篇碑》和《注太上感应篇》,表明南宋末《太上感应篇》已有相当的社会影响。本书对研究南宋前浙江地方道教史亦具参考资料价值。收入《道藏》洞玄部记传类。

()

湘中记 罗含

又作《湘中山水记》或《湘川记》。晋代罗含撰。三卷。内容主要记载湖南省山、水、物产、古迹,共4类,乃湖南之早期志书,后人采之仿之者不少。早佚。《说郛》、《汉唐地理书钞》、《麓山精舍丛书》有辑本。自《水经注》、 《后汉书》注、《初学记》中辑出仅八条。

()

三姓山川纪 祁寯藻

《三姓山川纪》仅五千余字,记载三姓(今属黑龙江省泣兰、境内窝肯哈达山、马鞍山、朱尔山、巴彦哈达山、阿吉玛玛山、大瓦丹山等四十八座山峰,老岭一座,短羊、凤凰硷子二座,大迎门石、小迎门石二座,古木呐城旧城遗址一处,窝肯河、苏木河、巴胡力河、七胡力河、瓦玺别拉河、哈达河、浓浓河等河流二十七条,横头饱、方正泡、妖精泡冬处,西芬沟一条。其中脱、衍字数处,李兴盛、张杰标点时,均予指出或存疑。所记河流首起窝肯河,止卜雅密河。所记河流范围上讫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区与记之列,诸如胡尔哈河(牡丹江)、布雅密河、萨林河等。二十七条河都属松花江水系,辖区内属乌苏里江之河流概不叙述,汇入黑龙江一下游之河流亦不记。叙述时,一先及河名,有异名时亦予指出,接叙其方位、发源、流经流程、河源至河口距离、河口至二姓城距离。

()

今水经 黄宗羲

《今水经》是记述清初全国水道源流的专书。清黄宗羲撰。一卷。宗羲有《(康熙)四明山志》已著录。作者以郦道元注《水经》,虽引注广博而无稽于事实,又因时代久远,水道形势变化很大,《水经注》与清初诸图志多不相合,乃不袭前作,自定体例,条贯诸水,穷源按脉,于康熙初著成是书,乾隆三十八年(1733)付梓。后迭经翻刻。今有《黄梨洲遗书》(清光绪三十一年杭州群学社石印)本、《梨洲遗著汇刊》(民国四年[1915]中华书局排印)本、《知不足斋丛钞》(乾隆至道光)本、湖北崇文书局汇刻本等。

()

光福诸山记 张郁文

民国张郁文纂修。郁文,吴木渎人。民国十年(1921年)纂修《木渎小志》。而《光福诸山记》原附在张郁文《木渎小志》之后,著者当即张郁文。光福诸山记是一部记录光福区域范围内的山志。吴荫培《木渎小志·序》称张郁文“究心史地学,尝辑《晋书微》及《元史地理通释》二书,又东瞻泰岱,谒孔林孟庙,南泛圣湖,上匡庐,西泝汴洛,窥黄河铁桥,俯仰伊阙龙门之胜,道武汉而归,其志趣远矣。”又云:“戊午夏,吴县修志局开幕,延君采访,并委任绘图事,时相过从。”本《记》分山水、寺院、名迹三大类,分别记述光福的山水和人文,有些名胜之下还引录了历代名流游玩光福时所留下的诗篇,可作为清徐傅编《光福志》之参照。民国18年苏城毛上珍铅印本清徐傅编《光福志》后附有张郁文《补编》和《附录》,《补编》主要补录徐傅编《光福志》未收的自宋至清22人的传记,《附录》内容略类本《记》之寺院、名迹,但有增删。

()

宁古塔山水记 张缙彦

山水志。清张缙彦(1600?—1672? )撰。二十二篇。缙彦字坦公,河南新乡人。明崇祯进士,历官知县、布政使、兵部尚书。仕明、大顺、清三朝。康熙初年,因文字狱流宁古塔,死于戍所。辑有《天下名山胜概记》。曾游览考察今牡丹江一带城镇村屯、名胜山川,于康熙九年(1670)成书,约一万八千字。冠序三篇,记山十一座,水五处,城村五处,名胜三处, “杂记”所载民族、风俗和黑龙江流域草木鸟兽虫鱼颇有价值。是黑龙江地区第一部山水志。有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据康熙年间松石斋刻本标点铅印本。

()

昌平山水记 顾炎武

明顾炎武撰。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人。居亭林镇,又称亭林先生。明诸生。以后参加抗清斗争。清顺治十六年 (1659) 至康熙十六年 (1677)的十九年中,他多次拜谒明陵,并把在沿途和周围旅行的见闻写成了是书。书共2卷。上卷主要描述了明代帝后所葬在北京昌平县北天寿山处的十三座陵寝: 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怀宗思陵的具体位置、建制装饰等许多情况,并介绍了各朝皇后合葬、附葬的陵寝。下卷则主要记述明陵所在昌平州的历史地理情况。明代昌平包括顺义、密云、怀柔三县,作者关心 “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记述了元丞相脱脱引白河水种稻、顺义土地许多被皇庄占去等许多史实。顾炎武为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所著是书虽然篇幅不长,却详略得当。是书记录了明陵陵域内,原有数十万株苍松翠柏的去存,至为具体,不失为有用的宝贵资料。是书不但是介绍明代帝、后最后归宿处的专著,同时也为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参考。《顾亭林先生遗书汇辑》、《顾亭林先生遗书十种》 等均收有此书。1962年,北京出版社将是书点校,与 《京东

()

水经 桑钦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全国范围内河川水系的专著。作者说法不一:《唐六典·工部·水部员外郎》注作汉桑钦撰。《隋书·经籍志》作晋郭璞注。《旧唐书·经籍志》作郭璞撰。《新唐书·艺文志》则称此书为“桑钦水经”,但又说“一作郭璞撰”。《通志·艺文略》作汉桑钦撰,晋郭璞注。清胡渭据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易水、浊漳水等篇均引及桑钦,如经出自桑钦,当不直举其名,故断定《水经》非桑钦所撰。全书3卷,有1万余字。原书单印本早已失传,现见的是附郦道元《水经注》所流传后世的各种版本,如王先谦的《水经注合校本》、杨守敬的《水经注疏》等书中。《水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千余年来说法不一,争议颇多。

()

渤海考 柳得恭

1784年,在所著《渤海考》自序中首次提出渤海国在朝鲜历史上是与新罗国南北对峙的“北国”。认为渤海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而统一新罗是高丽王朝的前身。

()

山海经广注 吴任臣

地理文献考证。清吴任臣撰。十八卷。图五卷。任臣名志伊,号讬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诸生。康熙中举博学鸿辞,授检讨。著有《周礼大义》、 《十国春秋》等。是书因郭璞《山海经注》而补之,故曰“广注”。康熙六年(1667)成书。约十八万字。 卷首有柴绍炳序及任臣自序、杂述,文以山、海、大荒三经列三大门。图分灵祗,异域、兽族、羽禽、鳞介五类一百四十六幅。收入《四库全书》时将图五卷删去。杂述采摭颇宏富,并足资考证,所涉逸文三十四条。正文为《山海经》本文断句,句间有郭璞及任臣注。两注均标明,是非明判。于明物训诂,山川道理皆有所订正,引用书目五百三十余种。是书不失为我国现存《山海经》注本中的佳本。有康熙六年刻本。

()

河源纪略 纪昀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纪昀撰。纪昀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乾隆进士。累迁侍读学士。坐事戍乌鲁木齐,寻释还。复授编修。官至协辨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卒谥文达。纪昀贯通经史,旁通百家。任四库全书总纂。前编提要,校订整理,皆出其手。还着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文集》。《河源纪略》故宫博物院影印本,共三十六卷,卷首一卷为御制诗文。其下分七门。一曰图说,为三卷,有河源全图、葱岭河源图、和关河源图、北山河源图、罗布淖尔图、东境北路诸泉图、罗布淖尔东南方浮流沙图、阿勒坦郭勒重源图、河流积石山南会三昆都伦河图、河流绕积石山三面至贵德图、库库淖尔图。又附汉书水经注河源图,及唐刘元鼎出使所穷河源图。二曰列表,为五卷,有河源分合复见表、河源星度表、河源流行方向表、河源古今地名表。三曰质实,为五卷,大旨谓河水发源葱岭,西源为喀什噶尔河,西南源为叶尔羌河,又一源为河关河,三源既合,行经戈壁之北,为塔里木河。东行至罗布淖尔,而伏潜流千五百里,乐南至阿勒坦噶达素斋老流出。是为河水伏流重出之真源。四曰证古,为六卷,一曰昆仑,二曰葱岭河源,三曰于关河源,四曰北山枝河,五、六曰青海重源。五曰辨讹,为六卷,所辨为《山

()

水经注释 赵一清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赵一清撰。《水经注释》四十卷、附录三卷,五十三万余字。 《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十七万余字。一清字诚夫,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国子监生。赵氏尊其师全祖望之说,以郦道元《水经注》因久传写不仅造成舛误多,且使经注混淆,又有佚卷,故纂是书以正之。成书约在乾隆十九年(1754)。以文义离析原《水经》与道元《注》之文字,用大字与细字分别书写。作者考证、校定、注释文则以双行书写,语不相杂,而文义联贯,统属分明。编者据《唐六典》注称桑钦所引水一百三十七,而今流传本仅一百一十六水;又考宋《崇文总目》载: 《水经注》三十五卷,说明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乃为后人将篇帙离析, 以合原卷数,所少二十一水当在已佚卷内。故在全祖望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原著,博采他书,一一考其所佚二十一水之名。所据有关史志文献颇富,汲取前人成果亦广,考证、补订颇为精赅,更有独创之处。此二编,向为世人所重。明清时研究《水经注》者众多,而以一清与戴震最为有名。是研究《水经注》和地理、方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有乾隆十九年(1754)赵氏刊本, 《四库全书》本。

()